夢幻的紫丁香花是哈爾濱最美的風景。當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團隊開始衛星研發的夢想之旅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紫丁香作為衛星的名字。
今天7時01分,哈工大的紫丁香二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和管控的納衛星,標志著該校人才培養模式完成了一次新的嘗試。
大學生研發衛星的“天方夜譚”
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生韋明川是個“愛做夢”的學生,他的一些夢想在別人眼里總有些“天方夜譚”,比如發射衛星。
2009年12月15日,中國首顆業余無線電通信衛星希望一號發射成功的消息讓他為之一振,他萌生了自己動手研制小衛星的夢想。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幾個高中好友,但大家卻“噓”聲一片。“你聽說過哪個大學讓學生研發衛星?還能發射?”朋友的否定讓他有點動搖,他試探著找到幾個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沒想到,老師們的意見卻出奇一致:“學校向來歡迎‘愛做夢’的學生,支持學生創新。別動搖,這是件好事。”有了老師的鼓勵,韋明川開始著手,大學生衛星研發團隊開始成型。
2010年11月,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青年教師王峰經航天學院同意,組建學生團隊參與QB50工程。該工程由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動力研究院聯合歐空局等機構于2010年提出,邀請全球高校參與,采用50顆立方體衛星組網,計劃2016年底發射,是目前世界上參與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微小衛星國際合作項目,也將是一次發射衛星最多的項目。
2011年夏天,韋明川正和無線電俱樂部的伙伴們為自己進展緩慢的小衛星計劃苦惱。偶然在網上看到學校參與QB50工程的消息后,他難耐欣喜,第一時間找到了王峰,申請參與項目。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圍繞“科研服務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2012年1月,國內首個由學生親自參與設計、研制、調試與應用的微納衛星團隊正式成立。學校投入資金扶持學生們研發,紫丁香一號誕生。
機遇不斷,就在紫丁香一號的研發期間,國內某項目啟動,高校學生自主研發的衛星有機會發射!2014年3月,哈工大納衛星研發團隊正式提交參與此項目的意向書,這就是現在的紫丁香二號。
一支“混搭”的學生“夢之隊”
“我們團隊以衛星技術研究所為依托,凝聚了學校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計算機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熱能工程等8個學科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學科交叉的研制團隊。通俗地說,我們就是一支‘混搭’的‘夢之隊’。”成員們這樣形容自己的團隊。
根據個人興趣和專業背景的不同,同時結合衛星的研制需要,衛星項目負責人將大家編排為不同的小組,包括總體、測控、姿控、電源、星務管理、通信、結構與熱控、測試與地面站等。“以學生為主的研制模式給了我們充分的發揮空間,大家自主學習、鉆研攻關,激發和鍛煉了迎難而上、不怕困難的意志力,而跨學科、跨專業的協作攻關也讓我們能夠彼此揚長避短。”韋明川說。
負責星務軟件的夏開心是該校2014級碩士研究生。他在本科時就對硬件和程序特別感興趣,也做過無人飛行器編隊飛行等科技創新項目。參與納衛星研制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從剛開始遇到軟件跑飛、死機等問題往往一籌莫展,到如今基本能獨當一面,在“真刀真槍”的衛星研制過程中迅速成長起來。
畢業了,“夢”還在。2014年畢業的馮田雨到浙江工作,但作為曾經的衛星電源分系統負責人,他下班后的時間多數都給了這兩顆“紫丁香”。節假日,他還經常跑回來協助大家。甚至當研發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干脆請假跑回來援助。“我們從來沒覺得他已經畢業了,就當他出差了。”伙伴們經常這樣調侃他。
就是這些“混搭”在一起的學生們,完成了衛星設計這個艱巨的挑戰。
一所支持學生真刀真槍參與航天項目的大學
2014年9月,哈工大與某研究所正式達成協議,為確保衛星研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紫丁香系列納衛星的工程實施工作納入該所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進行專業化管理與控制。很快,學生團隊來到該所進入新的研制階段。
2015年大年初三剛過,團隊成員就開始陸續回到所里。正月十五的晚上,團隊照例集體加班。突然,窗外的天空被點亮,姹紫嫣紅的煙花瞬間在天空綻放。帶隊的王峰提議帶大家上樓頂看煙花,感受節日氣氛。望著遠處此起彼伏的煙花,學生們突然感慨起來:“和其他大學生相比,咱們可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但咱們學校肯定是最不一樣的大學。”
把夢做上天。今天7時01分,搭載“紫丁香二號”的長征六號發射成功!這意味著我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的納衛星發射成功。在地面站里的師生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大家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燦爛的笑臉上掛著激動的淚水。衛星總體設計兼測控韋明川卻十分平靜,他回憶說:“成功的那一刻,我有幾秒鐘的走神兒,突然想起剛起步的時候我們的夢想被人質疑,如今只有短短5年,它已經發射升空了!”談到成功后的感受,他說:“志同道合的伙伴是難得的財富,經驗豐富的老師是難得的益友,最難得的是一所敢于支持學生‘真刀真槍’參與航天項目的大學。”
團隊成員們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祝賀。很多同齡人發來短信:“你們把夢做上了天,牛!”“還有什么比支持學生研發衛星的大學更酷?”
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扶持學生們參與這樣的項目,對學校來說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新嘗試。紫丁香系列納衛星的研制與管理方式,是學校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創造活力,培養航天專業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又一次新探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