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曾是山東大學歷史上的輝煌時期,但日本侵華打破了這種輝煌。從1928年日軍攻占濟南發動“五三慘案”,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的17年間,山東大學曾一度停止辦學,數易校長、失卻大師、學生解散、圖書儀器損失殆盡。
“歷史不容忘卻,事實將會永存。”新學期伊始,山東大學通過圖片展《抗戰中的山大人》為全校師生上了一堂具有特殊意義的“開學第一課”。
“山大師生沒有向日本侵略者屈服,‘九一八’事變后,山大師生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愛國運動。‘華北事變’后,山大師生組成‘抗日救國會’,深入鄉村宣傳抗日。”山東大學校史辦主任劉培平向前來參觀的學生講述起那段屬于山大人的抗戰史。
在活動現場,劉培平動情地向山大學子講述那段艱苦歲月的故事:山大是抗戰中唯一停辦的國立大學,先因“五三慘案”停辦,繼因“九一八”事變改易校長、校名,接著是“華北事變”再易校長,至“七七”事變后被迫內遷,顛沛流離,最后停辦長達八年。山大師生并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嚇倒。他們或投筆從戎,堅持抗戰;或轉戰內地,堅持教學。以身殉國的一代名將張自忠,以文化做武器的老舍……在國家危難之際,山大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氣節。
管理學院2015級研究生任雪在觀看展覽之后,深有感觸地說:“中國的抗戰史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的方舟,而《抗戰中的山大人》將我們帶入了一幅山大人奮勇抵抗,百折不撓抗擊侵略者,并始終堅持‘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宗旨的史詩中。”
“山大人的光榮傳統在今天依然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山東大學校長張榮說,“抗戰中的山大人在中華民族面臨強敵入侵、救亡圖存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展示的正是一代代山大人氣吞山河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而這一引領時代的價值追求和山大人特有的、綿延百年的‘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文化基因是密不可分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