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學校就收到行李的包裹了,我爸媽這時間算得可真準。”剛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的小王格外輕松,隨身就一個裝電腦的雙肩背包,這與她本科入學時拖著大包小箱的情形截然不同。記者了解到,隨著快遞業的迅速發展,今年開學季越來越多的高校新生入學都選擇寄行李,不少高校門口快遞包裹堆積成山。
人馬未至糧草已到
“本來也沒想把大件行李先寄到學校,臨行前收拾要帶走的東西才發現,真的太多了,簡直跟搬趟家一樣恐怖。”小王感慨道,“本科學校就在離家不遠的武漢,行李雖然也很多,但是父母開車就直接把我和行李一塊兒‘搬’去學校了,可這次學校在北京,路上帶那么多行李坐車真的很不方便。”
據小王介紹,爸媽把被褥、羽絨服等這些不易攜帶的物品打包成一個大包裹從武漢快遞過來,才花了不到一百元,費時三天左右。
調查顯示,為避免攜帶行李坐車的麻煩,有六成以上的學生選擇“人未至行李先行”。“只要把時間掐算好,人到校的時候行李也該到了,真的會方便很多。”老家吉林長春的大一新生小隋表示,他是開學前幾天和爸媽一起到的北京,沒有行李的束縛,一家三口還一起游玩了北京好多景點。
事實上,不僅是新生,一些老生返校也青睞快遞行李。“假期時間有限,給自己安排了一些旅行計劃,開學前的一周去了趟大理,總不能帶著行李去玩吧,回去取行李再返校則更麻煩。”今年大三的小李這樣解釋自己把行李寄回學校的原因。
愛網購忙壞快遞員
記者昨日走訪北京外國語大學時注意到,學校西門、小東門、南門這三個快遞聚集的地方,一字排開的包裹里,除了外省學生從家寄來的行李包裹,還有不少是新生在網上購買的生活用品。
“吹風機、卷發棒、小電扇,我在網上買的這幾個小物件今天終于都到齊了。”前來取快遞的學生小麗告訴記者,開學這幾天學校事情可多了,都沒時間找地方買這些東西,更主要的還是對學校周邊環境不熟,也不想一點小事就麻煩學姐。
據小麗介紹,與她同宿舍的一個女孩兒一到學校便在網上買了一大堆家鄉美食,通過與新同學分享家鄉的味道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招確實管用,剛分到一個宿舍時,我們幾個女生彼此之間都不熟悉,而美食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很快就熟絡起來。”小麗笑著說。
學生們熱愛網購也忙壞了派件的快遞員們。中通快遞的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他負責北外校區的快遞派送工作,開學這幾天明顯感覺快遞多了許多,并笑稱:“可能是北外的女生比較多吧,愛漂亮愛美食愛買東西。”而韻達一名快遞員則向記者“吐槽”:“小包裹還好,不占什么地方,最怕那種大件行李包裹,我這小車一回運不了幾個,同學不盡快來取的話,根本放不下。”
寄時容易收時煩
對于韻達快遞員口中“大包裹沒有盡快被取走”的情況,首都體育學院的大一新生小白也有自己的無奈。
“那天輔導員正帶著我們班所有的同學參觀學校并進行入學教育,結果不巧這會兒快遞就來了,我也就沒法及時取。”小白說,最后只能給快遞員打電話解釋,麻煩他再送一趟,心里也很愧疚。
“更尷尬的是快遞比人先到學校的情況。”據小白介紹,他們班有幾個新生從家寄到學校的行李比人到得還快,結果快遞到了,人不在學校,只得向輔導員以及在網上認識的學長學姐求助,讓他們幫忙簽收。“這幫學生人還沒見著,就先見識了他們動輒幾十斤的彪悍行李,有些我一個人都搬不動,還得請學生幫忙。”年輕的輔導員小孫調侃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