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體育大學聯合編撰的《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正式發布。《報告》稱,800米、1000米耐力測試,大學生整體成績不如中學生,有大學生跑到一半發生暈厥等狀況。這是因為“大學基本是放養教育,很多同學平時不鍛煉,體質堪憂”。
情況真是這樣嗎?現代快報記者昨天在南京部分高校隨機采訪,很多大學生表示,進大學后運動量的確比中學時少了很多。有同學認為“年輕,不鍛煉也不會受什么影響”,還有同學坦言比剛上大學時胖了不少。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報告稱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如中學生
“自從2007年頒發中央7號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體質以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下滑20多年的勢頭有了改變。”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員、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馮連世說,這些改變包括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了“持續上升”的趨勢,但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相關成績持續下滑。統計衡量爆發力的50米跑成績,中小學生過去幾年都有提升,而大學生成績仍在下滑,其中城市女大學生成績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力量素質方面(包括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19歲至22歲的大學男生成績與初高中生成績持平。
江蘇
中學生速度與耐力突飛猛進 大學生體質乏善可陳
江蘇省教育廳近年來持續追蹤江蘇大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顯示,江蘇中小學生身體指標逐年上升,特別是速度和耐力。例如2012年,中小學(7-17歲年齡段)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績均比2010年快了0.06秒;2013年,中小學男女生50米跑平均成績與2010年相比,均提高0.09秒;2014年,這一數據又被刷新,50米跑平均成績分別快了0.26秒和0.24秒。
耐力性的長跑也齊頭并進。同樣以2010年的數據作為參照系,2012年,初中(13-14歲年齡段)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的平均成績分別快了2.8秒和1.4秒;之后,姑娘小伙子像踩了“風火輪”,2013年男女生平均成績分別提高了6.9秒和4.2秒。2014年,這兩項平均成績分別快了11.2秒和5.4秒。
相較而言,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乏善可陳。江蘇省教育廳發布,2014年與2013年相比,大學男生立定跳遠、引體向上、50米跑及長跑成績出現不同程度小幅下滑。如:大學男生的50米跑成績比2013年下降了0.04秒。
專家說法
大學體育課長跑時間難以保證
“江蘇大學生體質整體狀況要比中學生弱。”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副主任、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潘紹偉表示。
“就長跑來說,一般大二時學生的體能會提高,到了大三、大四,平均會慢10秒-15秒。”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說,大學體育課只有大一、大二有,這幾年,雖然有高校堅持給大三、大四學生上體育課,但沒有形成氛圍,而一旦不上體育課,運動氛圍會明顯下降。
這與潘紹偉的觀察相互印證,“大學里只有兩成學生喜歡運動。”
學生不愛運動,大學體育課的長跑時間也得不到保證。王宗平說,雖然去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定每節體育課上,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煉內容不得少于30%,“但因為缺乏監督和考核,能嚴格按照這個比例來執行的高校不多。目前,大學體育課長跑的時間并不多。”
部分高校清晨把學生趕出被窩練體能
南理工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大三的小李告訴記者,他平常會游泳、跑步,“我們大三已經沒有體育課,所以全靠自覺。”小李說,一位舍友周末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坐在電腦前。南郵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大四學生小于說:“我還年輕,不運動也不影響生活。”
南大體育部一位老師說,總體感覺最近幾年跟以前相比,學生體質有所下滑。“為改善這種狀況,南大現在一周給學生安排一個半小時體育課,每堂課留半小時給學生們跑步鍛煉,還抓早操和課外輔導,要求學生3個月打卡40次。”
南郵體育部一位老師表示,從三年前開始,南郵開展早鍛煉,用硬性規定將學生“趕出被窩,趕出宿舍,動起來”。她說,這項舉措實施至今,出勤率已達到98%。她還表示,南郵曾經有學生因為體測不合格,影響到評優資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