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余個國家的駐華外交使節今天齊聚北京大學,參加此間舉行的北京大學“一帶一路”外國語言與文化系列公共課程項目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北大宣布,在2015年秋季學期,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總計40門語言和文化類課程,其中包括32門語言類課程和8門“一帶一路”文化類課程,部分富余的課程資源將向北京市高校學生開放。
北大將此舉解讀為學校利用自身綜合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該校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一次積極而有意義的探索。
“如今,我國高校的對外交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以北大為例,有63.3%的本科生在學期間有海外學習經歷,我們預計在未來兩三年,這個比例將達到90%。”北大教務部部長董志勇表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高校的人才培養便要適應這種需求,積極地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董志勇介紹說,北大前些年也進行過開放公共課程的嘗試,但像此次這樣大規模“打包”推出系列公共課程還是第一次。目的就是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下,充分發揮北大的綜合學科優勢,以課程建設推動人才培養的開放性,培養出一大批精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熟悉沿線國家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外交、風俗等的復合型人才。
據了解,該項目課程設置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通過開設相關國家文化與社會的課程、定期舉辦與語言相關的文化日活動、邀請駐華使節參與專題講座和研討會等形式,注重借助語言工具構建文化交流的橋梁。
“項目實行小班化教學,本學期率先開設15個語種的課程,像南非的伊博語等語言課程都是首次開設,吸引了大量歷史、考古等學科背景的學生報名。”在該校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付志明看來,系列公共課程的推出,讓學生們有機會在經貿往來之外,通過語言學習,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文化積淀,也為將來就業打開了一片更為寬廣的天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