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行萬里路,知中國情”暑期社會實踐正式啟動,來自各院系本碩博共5811人次組成537支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臺以及國外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共有325位教師參與指導實踐工作。今年暑期社會實踐籌備工作在以往全覆蓋、保安全、大協同的基礎上,突出強調實踐育人功能的增強和效果的提升。
開設社會實踐課程,加強社會實踐理論教育。上海交大將社會實踐作為2學分36學時必修課列入本科生培養方案,并以夏季學期為集中授課時段,在學生正式進入實踐環節之前進行社會實踐相關理論課程的講授。課程由核心導論課以及“社會實踐的方法論”等17門分論課組成。校黨委副書記親自主講7場核心導論課,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嚴格的課程管理制度明顯提高了授課的效果,也為實踐環節的開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學生反饋積極良好。
開展創新創業實訓,拓寬社會實踐領域載體。上海交大對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選題進行明確的分類評估和指導,以往共分為紅色砥礪、文化教育、社會經濟、民生熱點、低碳環保、科技創新等六大類,今年新增青年教師專項和創業實訓專項,積極對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青年教師專項由來自10個不同院系專業的青年教師發布25項選題,共招募121名高年級本科學生進入其實驗室或調查組進行短期科研實踐,拓展學生視野和興趣。創業實訓專項借助創業學院、“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以及眾多創業中青年校友資源,選拔學生入駐創業企業開展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行政公關等實踐活動,為自身創業積累經驗。
引導跨界組合團隊,實現社會實踐協同創新。上海交大引導和鼓勵學生“跨界”組成社會實踐團,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們自主報名、自愿組隊、優化配置,使團隊成員實現興趣、特長、才干上的互補、互進。今年上海交大與香港大學聯合組建了7個社會實踐團隊,共有近20名港大學生到上海交大參加這些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有利于促進兩地兩校學生交流,對共同關心的社會問題和技術難點開展調查研究,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更加客觀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實現社會實踐中的協同創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