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孜孜勤研習,他年翼翼成棟梁。不為一己求安樂,愿作別人嫁衣裳。”原創話劇《錢寶鈞》傳達的為人為學為師之道,讓上海今年的教師節更具韻味。
作為上海高校“大師劇”重點建設項目,東華大學原創話劇《錢寶鈞》以東華大學老校長、我國纖維高分子學科奠基人、教育家錢寶鈞為原型,歷經一年多的劇本創作和話劇編排,9月8日公演即得到觀眾好評。
傳承:新東華人演繹老東華人
今天的中國,到處可見五彩繽紛的各式服裝,但你可曾想到60多年前的國人,還在為缺衣少布發愁?如今的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化纖大國,不僅解決了10多億人的穿衣問題,更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作出重大貢獻。而這一切成就的源頭,永遠矗立著一個人,他就是我國纖維高分子學科奠基人——錢寶鈞。
話劇《錢寶鈞》緊扣新中國建立與發展的時代背景,選取了錢寶鈞留學英國時因抗戰爆發毅然回國;參與籌建華東紡織工學院;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解決新中國百姓穿衣問題;悉心指導青年教師與學生成長;捐獻畢生積蓄作為學校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等歷史事件。
從表現形式上,《錢寶鈞》通過一位年輕編劇和主人公穿越時空的對話,讓主人公在非寫實的形式中回憶、暢想……藝術展現了錢寶鈞的內心世界,增強了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演出陣容上,演員基本來自上海高校,主要角色由東華大學表演系師生擔綱,新東華人演繹老東華人的故事,無疑是對大師精神最貼近、最鮮活的傳承。
劇本指導、上海戲劇學院創作中心主任陸軍教授說,《錢寶鈞》這部戲的題材無疑是永恒的,因為它是關于一位科學家、教育家的戲,是一個大寫的中國人的戲,鮮活的故事最能直擊受眾內心。
感悟:后生續走前輩之路
“‘不為一己求安樂,愿作別人嫁衣裳’,錢老的這種精神影響了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幾代人!”2015年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錢寶鈞曾經的同事、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看完話劇深深感慨:無論何種先進纖維,只要國家發展有需要,老百姓生活有需求,我們材料人就會孜孜以求、奮發圖強。對學生,我們會像錢老一樣愛生如子,培養“理工結合、中西合璧、全面發展”的國家及行業棟梁。
“感覺先生又回到了我們的身邊。”從彩排到正式演出,每看一次話劇,錢寶鈞的學生、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王依民都會流下感動的淚水。這位擔任低年級本科生班主任近10年的“博導班主任”,花費大量心血指導大學新生規劃學習、科研和人生,他說:“這臺話劇是對錢先生的緬懷,更是對我們教師的鞭策!”
東華大學表演系青年教師姚積汶告訴記者,在扮演中年錢寶鈞的過程中逐漸讀懂了老一輩科學家、教育家那份矢志報國、深入科研、無私育人的精神,更找到了作為教師的標桿。《錢寶鈞》編劇、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王濮這樣說:“如果讓青年朋友們每次觀看這部戲都能產生強烈共鳴,都能想一想我的未來該怎樣做,怎樣做才算不虛度此生,那這部劇就算成功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