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學校到縣城學校,走到哪兒都有她的“編外”兒女。她以微薄的工資資助一個個留守兒童吃飯、穿衣、求學,幫助他們走向陽光、快樂。她,就是被大家稱為留守兒童“媽媽老師”的王西梅——鄲城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
2007年,王西梅還在鄲城縣東風鄉大樹張小學任教。學校有個一年級的小女生王夢嬌,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寄養在姥姥家。王西梅看到小夢嬌時常哭著想媽媽,就帶她回家,給她輔導功課,陪她玩。三年級時,王西梅成了夢嬌的班主任,她干脆把夢嬌接回自己家。這一住就是四年。去年,王西梅調到縣實驗小學,又把夢嬌帶進了縣城,夢嬌成了王西梅的又一個女兒。
像夢嬌一樣的“編外”兒女,王西梅目前就有4個。其中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王曼路。2012年的一天,王西梅無意中發現小曼路從地上撿食物吃,經了解,她的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以撿破爛為生。王西梅不僅減免了曼路的學前班雜費,還時常買些好吃的去看望曼路,教她讀書寫字。搬到縣城后,還經常拿錢讓鄰居給小曼路買吃的,一放假就跑去看曼路。
在學校,王西梅的班務日志上記滿了每一個孩子的活動軌跡,手機上存滿了學生家長的聯系電話,QQ好友里加的都是留守孩子的父母。她還建起了QQ群,方便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班里一個叫詩詩的女孩,經常罵人、打人,王西梅耐心地開導她,帶她到自己家寫作業,推舉她當“小老師”,還經常讓她的父母和她視頻通話。漸漸地,詩詩變成了一個積極、活潑的孩子。
有人問,“當個老師,操的卻是當娘的心,你不累嗎?”王西梅說,留守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母親的關愛,她就是要給孩子媽媽般的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