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邱勇校長教我們“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追過施一公院士這位“風一樣的男子”,在過去忙碌的這一周里,許多人由內到外完成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轉變。不少人躍躍欲試,正期待著昂首闊步沖進真理的殿堂,創造出又一個學術研究的新輝煌。
在此,恭喜各位終于踏上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學術“取經路”,用當年圖書館的掃地阿姨的話說就是,“小盆友,你還是太年輕!想當年錢鐘書橫掃圖書館的時候,我就那么遠遠地看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大家好好上下求索吧!
但是,光靠大家自己上下求索,圖書館的掃地阿姨又要笑了,“小盆友,你還是太年輕!你難道不知道清華有‘讀研秘籍’這種東西嗎?”咦!讀研秘籍?真有這種東西存在嗎?
就這個話題,“清華研讀間”記者日前對清華研究生院副院長張偉老師進行了一次專訪,請他就研究生培養的一些問題以及“讀研秘籍”進行深入解讀。
第一招:想畢業,抓學業
沒人能在清華大學混到文憑,每一個最終從清華順利畢業的研究生都必須經歷一套完整的培養流程,完成相應的環節。當然,這是對研究生最基本的一些要求,只有符合這些條件,才能順利畢業哦!
第一招第一式:三個基本環節
張偉老師告訴我們,“我校研究生在層次上有博士生和碩士生,在類別上有學術型和專業型。它們的培養環節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主要包括課程學習,科研訓練或實踐,以及論文研究三個基本環節”。
對課程學習,科研訓練或者實踐以及論文研究這三個基本環節,張偉老師進一步解釋說,在課程學習環節,研究生需要根據各自的培養計劃,在導師或者教務人員指導下,選修一定學分的學位課和其他選修課。另外也請同學們注意體會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的區別。
在科研訓練或實踐環節,學術類研究生往往需要在導師的實驗室從事一定工作量的科研訓練,參與導師或實驗室的科研課題,培養基本的研究素養;而專業類研究生往往需要參與一些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中實現課堂無法達成的學習目標。在論文研究環節,研究生一般在導師(包括聯合導師或者副導師)指導下,圍繞選定的學術問題或者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并最終完成學位論文。
要想畢業,這幾個最基本的環節都必須完成和達標,否則就等著延期、分流或者肄業吧!所以,各位新生同學,想畢業,一定要把研究生培養的主要三塊即課程學習、科研訓練或者實踐、論文研究,抓好抓牢呀!
第一招第二式:早作學習研究計劃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讀研究生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幾天幾夜深思熟慮才做出的重大決定,現在,大家已經雙腳踏進了清華園,在正式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時,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對此,張偉老師的回答是,“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高級階段,每一位同學最好能明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目標、個人發展目標。建議在入學教育階段,結合自己的志趣和特長,跟導師進行一次深入的探討,共同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習研究計劃。”
讀研究生一定要早點做好完整的學習研究計劃,而且要和導師保持良好溝通,一起深入探討,這樣對于今后的學習研究會有很大幫助。
第一招第三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在自己研究生的學業培養上,如果你碰到了問題,有了困難,不能忽視,但不要著急,更不要自暴自棄。學校在各個方面都將為你提供幫助和支持,針對研究生在學業中碰到疑惑和困難的情況,張偉老師告訴我們,“從學校、院系到實驗室,同學們都可以找到可以咨詢的地方。研究生手冊和培養方案是重要的政策文件,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導師、院系教學辦、研究生院咨詢”。總之,有問題,別憋著,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另外,張偉老師也談了他對研究生畢業這個問題的看法,“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不同,我的理解是學校未必追求保證每一名研究生都順利完成學業,特別是博士生教育。學校鼓勵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中不斷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發展自己,開展創新性的學習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研究,對于個別不愿或者難以完成學業的,應該允許這部分同學中止學習和研究,并為他們的后續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第二招:想提升,靠科研
順利畢業只是一名清華研究生最基本的自我修養,要想勇攀學術研究的高峰,特別是做出創新性的學術成果,光靠把基本的學業搞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鍛煉自己,不斷取得能力上的提升。
第二招第一式:全方位提升學術能力
就研究生的性質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搞研究,清華也為研究生創造了非常優質的研究環境,這不僅表現在硬件上,還體現在豐富的學術資源上。
對此,張偉老師從兩個層面介紹了清華為廣大研究生提供的豐富學術資源,“清華大學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擁有豐富的學術培養資源。從學校層面,我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一大批精品課程,特別是有很多學術非常優秀的教師在一線開展教學,學校還有大量海外學者來學校講學或者開展聯合研究,這些資源能為研究生們提供面對面學習和研討的機會”。
另一方面,“在院系層面,許多院系的培養方案都設置了非常科學的培養環節,投入了大量優質學術能力培養資源,希望研究生同學們區別于本科學習時修學分的方式,更加主動地、充分地運用這些資源,將課程學習、科研訓練與自己學術能力的培養緊密地結合起來”。
有這么多優質的學術資源可以利用,為了能昂首闊步地沖進真理的殿堂,創造出又一個學術研究的新輝煌,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些資源,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
第二招第二式:國際視野很重要
現在搞研究,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對外國同行們整天在實驗室搞些什么一點都不了解,想要做出一流的學術成果,幾乎沒有可能,所以,國際視野很重要,清華也特別注意拓寬研究生的國際視野。
關于學校拓寬研究生的國際視野的一些具體舉措,張偉老師也做了詳細介紹,他說“在博士生培養方面,國家留學基金委每年資助三百多名博士生到國際一流的大學或實驗室開展聯合培養,同時學校還自籌經費每年資助近兩百名學生開展短期出國訪學”。
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出席國際會議基金,每年資助五百余名博士生和碩士生參加國際會議,一些院系也設置了多種形式的資助方案,資助學生出國交流”。
既然有這么好的機會,想要趕超外國同行的研究生們先出去走一圈吧!
第二招第三式:立功必先立德
學術研究是一項追求真理的事業,所以必須要講學術道德,特別是“誠信”二字,尤為重要。對此,清華在課程設置以及學術氛圍的營造上做了特別的考慮。
張偉老師告訴我們,“學校近年來開設了許多學術倫理類課程、工程倫理類課程和學術與職業素養課程,大家的培養方案里面對于選修這部分課程一般都有相應的規定,同學們可以向導師或者教務人員咨詢”。
他還另外補充說,“清華大學屬于高層次研究型大學,周圍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學風會對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和熏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研究生新生在上周入學教育時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由張希院士主講的《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可見學術道德對于一個搞研究的人來說有多么重要,所以,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必須要時刻繃緊學術道德這根弦。
第三招:關注改革中的研究生教育
去年閉幕的第二十四次教育工作討論會“對我們要培養什么人,達成了廣泛共識,那就是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寬厚基礎、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人才”。 與此同時發布的《清華大學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目前,清華的教育教學 改革正在全面展開,其中有許多內容就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所以,關注處在改革中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在清華讀研必不可少的一招。
對于這個話題,張偉老師說道,“清華正在開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許多措施正在陸陸續續推出,歡迎同學們不但關注、而且要積極參與,并反饋意見和建議,與學校一道探索”。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以及目前這種人才培養的標準下,張偉老師就成為清華大學一名出色的研究生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出色的研究生沒有統一標準,應該結合自己的特長和志趣,做不一樣的自己,創新性地發展自己,在課程學習和學術研究中更加注重創新和學習效果”。
終極“讀研秘籍”
最后,是張偉老師獨家提供給大家的終極“讀研秘籍”,言簡意賅,清晰明確,一共三點:
1、明確目標。
2、主動地學習,深入地學習,創新地開展研究。
3、做一個各方面更加成熟的自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