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教育局發布《昆明市“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2016—2020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集意見稿》),并擬定9月17日進行聽證。《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到2020年,將構建起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適應昆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各級各類教育和諧發展的現代教育體系。
此次的《征集意見稿》重點提及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目標、任務以及綜合改革。其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占比達到85% 以上,有效緩解“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逐步細化和優化“小升初”入學工作方案。不得設重點學校和重點班,緩解 “擇校熱”現象,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全市省一級示范幼兒園達到160所以上,省一級一等幼兒園達到30所以上;省一級高(完)中達到34所以上,普通高中優質在校生占比達到75%以上;建成省部級及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達到25所,優質職業學校在校生占比達65%以上。
初中畢業生97%以上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普通高中畢業生95%以上升入高等院校,其中一本上線率達30%以上。縣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占比達 30%以上。職業學校畢業生推薦就業率達95%以上;普惠性學前教育在園幼兒占比達85%以上;全市100%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具體發展任務
1、 全面普及學前教育
2020年每個鄉鎮至少設一所公辦幼兒園
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按照“公辦為主、財政投入為主、公辦教師為主”的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到2020年,省一級示范幼兒園達160所;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到2020年,每個鄉鎮至少設立一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
2、 均衡發展義務教育
力爭2018年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基本達標
均衡發展配制辦學資源,到2020年,逐步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差距,縣(區)域內學校校園環境、設施設備、生均公用經費、教師素質、管理水平大體相當,教育公平得到保障,全市所有縣(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2015年盤龍區,2016年西山區、官渡區,2017年石林縣、富民縣,2018年晉寧縣、宜良縣,2019年東川區、呈貢區,2020年祿勸縣、尋甸縣)。全面改善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力爭2018年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基本達標。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動優化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3、 推動普通高中內涵發展
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鎮普高“超大班額”
加強普通高中基礎能力建設,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鎮普通高中“超大班額”,滿足新增普通高中學生入學需求。100%的普通高中設施設備配置標準達二類以上,一類學校占比達60%以上。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10.7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培育和拓展優質高中資源,到2020年,省一級高(完)中達34所以上,新增一級一等高(完)中2所,一級二等高(完)中4所,一級三等高(完)中6所,全市普通高中優質學校在校生占比達到75%左右。開展普高特色創建工作,到2020年,簡稱20所具有比較穩定、獨特教育風格和鮮明文化特征,與人效果突出,充滿辦學活力的高中特色學校。
4、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爭創1至2所高職院校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出臺加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的實施意見,出臺市屬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的實施辦法。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整合現有職教資源,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爭創1—2所高職院校。繼續用好安寧、嵩明職教基地的教育資源,搭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立交橋”。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健全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5、 內涵發展高等教育
到2020年昆明學院在校生達2萬人
進一步提高昆明學院的辦學水平。到2020年,昆明學院在校生人數達20000人,本科專業數61個。緊緊圍繞國家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支持昆明學院實施云南省高校應用型整體轉型試點工作,力爭將昆明學院建設成為省級本科轉型示范高校,配合國家整體部署,與中高職有機銜接,搭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 “立交橋”,加大對昆明學院推進應用技術型人才招生考試制度、人才選拔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的支持力度。依托昆明學院,繼續做好為昆明市二、三板塊每年100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
6、 積極發展民族教育
在民族地區大力推進雙語教學
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對長期堅持在山區、民族地區從事雙語教學工作的教師給予適當的工作補貼,在職稱、學科帶頭人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在民族地區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加強學前雙語教學,為少數民族兒童搭建語言溝通的橋梁。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權利;積極推進對口幫扶。
7、 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
科學規劃民辦教育事業;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指導和管理,出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和管理辦法》,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研究制訂兩類不同學校的管理和扶持措施。扶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加快發展,加強對民辦教育的評估。由教育部門對民辦教育進行辦學評估,并以此作為評定辦學條件、辦學質量和判斷是否具備辦學資質的依據。
8、 積極發展特殊教育
明年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達6000元/年
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超過10人以上的中小學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支持特殊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展“醫教結合”實驗,到2017年建成1個縣級“醫教結合”實驗區和3所“醫教結合”實驗學校,探索教育與醫療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向學前、高中階段教育延伸,在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試點建設附屬幼兒園(學前教育部)、高中教育部或職業高中部,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50%以上,成年殘疾人接受職業培訓比例達95%以上。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到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要達到每年600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
9、 加快發展繼續教育
逐步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
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面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逐步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
綜合改革
資源配置方式改革
在城市開發中需依法預留教育用地,對規劃確定的教育用地實行嚴格保護,確保新建小區和舊城改造配套學校(幼兒園)落實到位。
實施異地中考政策,著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昆參加中考和高中階段學校錄取的實際問題。聚焦呈貢新區,提升新區教育資源的規模和水平。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高級職務或職稱時,必須有1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2年以上在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確保全市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
統籌推進素質教育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教師教學方式轉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變革,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確保每名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自主發展一項藝術特長。將學生體質狀況和體育特長如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參考。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探索發布年度全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情況報告。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制定昆明市深化考試招生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完善少數民族預科招生制度。
逐步細化和優化“小升初”入學工作方案。不得設重點學校和重點班,緩解“擇校熱”現象,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