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學在即,記者近幾天走訪發現,全年級摸底考試、暑假作業檢驗、開學各科測試……將是不少學校的開學內容之一。在這之中,不少學生還將面臨一場“一考定生死”的重要考試——分班考,如分出數學實驗班、語文培優班、創新人才培養班……而這些“特色”班級的分班考,實際上多為變相的“重點班”學生選拔。此前市教委曾多次重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舉辦各種名義的重點班,那么今年開學之際為什么各學校還要進行分班考試?重點班又是依據怎樣的分數線劃分的?記者就此對北京50所中學展開了調查。
調查
重點班有多少? 50所學校中僅6所不分“重點班”
西城區某所公立學校一位新初三學生向記者反映,暑假時他們接到了學校通知,將在開學初進行分班考試,設立兩個“實驗班”,實際就是按照學生成績排名,將前60名納入“實驗班”,“這個實際上不就是重點班嘛。”
與該學生反映的情況相仿,今年一開學還有很多學校的學生也將面臨“重點班”的分班考試。北青報記者隨機調查了50所初中校,僅有6所學校的班級設置始終保持平行班,不分設“重點班”和“普通班”,其余40多所學校都在以各種形式設立所謂“重點班”。
各學校“重點班”的設立名目可謂五花八門,其中最為廣泛而通俗的一種名目叫做“實驗班”,如數學實驗班、英語實驗班、科技實驗班等。此外,還有“創新班”、 “人才培養重點實驗班”、“翱翔班”、“小錢班”、“徐特立班”、“實驗一區”等等。據學生們反映,這些所謂特色名號的班級,本質上都是以成績來劃分的 “重點班”。
重點班怎么分班? 皆按成績分 個別學校細化到科成績
分班考試后,前80名進數學實驗班,80 至120名進英語實驗班,初三時再從各班抽出20名,組成新的重點班“小錢班”,西城一所重點中學某學生透露。“小升初”確認錄取后,有些學校會通知學生進行一次分班考試,考試內容多包括小學語數英知識,還有學校涉及部分初中知識、奧賽試題或思維能力訓練題。
記者了解到,有些學校在初三時對重點班采取一些“極端”做法,更是令學生無所適從,“我們的重點班原來是1班,但到初三后會按每次月考成績重新分班,分為ABC班,前30 名進A班。”據豐臺區一位剛經歷完初中三年的學生透露,“即使進了重點班,我們也還要按照各科成績來坐座位,比如在化學課上,你全年級第3你就坐在A班第 3個位置,下節語文課你是全年級第12,就要換到第12的位置上,如果你的物理成績是全年級排第50,那上物理課時就要去B班找位置坐了。”“每節課都要依據不同的成績在班里調整座次,一來很麻煩,二來壓力很大。”該學生表示。
學生啥反應? 自發成立“反對班級調整聯合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某學校開學正要面臨分班的一群新初三學生,自發成立了“反對班級調整聯合會”,共同抑制學校將以“實驗班”名義設置重點班的做法。
“學校拆分班級完全是學校分設實驗班或重點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僅是關于兩個班級的拆分,而是對全年級的拆分和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章第22條規定‘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的第21條規定,不得以各種名義在校內分設實驗班。我們要利用法規的利器阻止拆班!”反對聯合會的學生們在致全年級的一封信中如此“尖銳”地提出了自己對拆班的意見。這個所謂“聯合會”的學生表示,他們曾在年級做過調查,同意設實驗班的人數約占年級人數的18%,不同意的則占76%,少數學生沒有明確立場。除了學生,也有家長反對這樣的分班。
“能進入重點班級意味著老師的配置是最好的,學習氛圍也會比較好,同時中考進入好高中的概率更高。但如果孩子是中等或偏上的,進不了實驗班但又不是差生,這種分班對于孩子們來說總體是很不公平的。”一位反對分班的初中學生家長表示。
說法
學校 學校認為“重點班”設立很有必要性
既然教育管理部門有近10年的明文規定,嚴禁在中小學分設實驗班和重點班,而學生們也多“不買賬”,為何學校仍以各種方式“變相”分班?在東城區某示范校工作近20年的資深老師向記者表示,這樣的分班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該老師表示,學校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當然不排除學校為了中考成績而進行所謂的“篩選”工作,而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她認為家長也有較大的需求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條件促成分班,以使孩子學得更好。“可以說這樣的需求在部分家長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很多孩子在進入初中時就具備了很強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在進行適當的選拔后,能夠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潛能,這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而西城區一位校長認為,經過兩年的教學,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基礎知識,確實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有必要進行分班,“這樣的做法是因材施教,不平衡是個事實,誰也控制不了,應該讓所有孩子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教委 9年前就已要求中小學不得分設重點班
早在2006年9月1日,伴隨著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正式實施,北京市教委按照新法要求,開始對中小學實驗班、重點班等進行整頓,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任何學校都不能設立重點班,任何學校也都不是重點校。2010年市教委在修訂的《北京市區(縣)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專項督導評價指標體系》里也再次提出,公辦學校不舉辦各種名義的重點班。
2014年6月份,針對某些學校即將對新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展摸底考試并按成績分班的情況,市教委又再次重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并鼓勵學校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按照學生的多種特長隨機平行分配班級,關注教育系統內部的微觀均衡。根據要求,各級各類學校不應將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入學分班的依據。市教委強調,各中學舉行的入學摸底考試不得超出小學教學內容,不得考查中學學業內容,更不得將奧數作為測試內容。市區教育督導部門和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入學測試的監管指導,并建立相應的檢查備案制度。
專家 “重點班”存在難擺脫精英教育模式情結
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義務教育階段設置重點班并不符合教育的公平要求。
熊丙奇表示,學校設立重點班,實際上沒有從高位推進教育均衡,“以重點班作為招生的噱頭,作為辦學的亮點,包括設立實驗班等巧立名目變相的重點班的存在,還是辦學的理念沒有從均衡的方面出發。而所謂的教育資源均衡是要將薄弱校與優質校資源均衡。”
“現在總體的升學還是分數評價制度,在這種分數評價制度之下,還是很難擺脫精英教育模式的情結,基礎教育普及必須擺脫這種思路,實現均衡。而推進教育均衡和各校的教育特色并不互相違背。目前就是在推進教育均衡的過程中,沒有落實和擴大基礎教育的辦學權,因此還會出現這樣的重點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