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宜信至誠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一份《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該調研項目于今年5月展開,覆蓋了252所高校的近五萬名大學生。報告顯示,有9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大部分時間或完全做到誠信,然而,當問及身邊同學是否存在不誠信行為時,多數大學生認為是普遍存在的;逾八成大學生沒聽說過或不了解個人征信報告,大學生整體信用認知現狀不容樂觀。
調研顯示,家庭是大學生的主要資金來源,一半以上家庭每月為大學生提供的生活費為800元到1500元,占比達54%,其次是1500元-3000元(19.47%),和300元-800元(16.01%)。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每月資金完全沒有盈余(50.84%),23%的大學生經常感到資金短缺,只有1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資金短缺的情況。在彌補資金短缺時,大學生的資金來源依然主要是父母和親朋好友,只有8.77%的人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小額信用貸款占比5.33%、網絡貸款占比3.44%。
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意愿較強。在受訪大學生中,73%的大學生使用過余額寶等“寶寶類”理財產品,39%的大學生使用過銀行理財產品、基金、保險、股票類投資產品,14%的大學生沒有使用過任何理財產品。
大學生對網絡貸款了解較少、認可度低。大學生在選擇網貸產品時,更傾向于和電商網站相結合的產品,如天貓分期和淘寶花唄,占比為51.36%;36.21%的大學生選擇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網站;33.5%的大學生選擇京東白條;選擇P2P貸款的比例相對較低,占比20.31%。大學生網貸額度上,44.42%的人貸款1000元以下,40.17%的人貸款1000元-5000元。在有貸款經歷的大學生中,四成的大學生有過逾期還款經歷,同時還有近一成大學生選擇借款來償還債務。
在信用卡的使用狀況上,37%的大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信用卡,23%的大學生表示無法申請,20%的大學生有急事時才用,有卡但沒有使用過占比12%,經常使用信用卡的大學生只有8%。在使用信用卡的大學生中,近43%的大學生會按時全額還款,只有2%的使用者經常不按時還款。超過兩成采取還最低還款額和分期還款的方式來償還賬單,因此過度負債和多重負債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自我誠信認知與真實的誠信行為存在一定偏差。有9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大部分時間或完全做到誠信,然而,當問及身邊同學是否存在不誠信行為時,諸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欺騙和言而無信等,多數大學生認為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大學生普遍對信用知識了解較少,逾八成大學生沒聽說過或不了解個人征信報告,知道信用報告中逾期記錄保存幾年的只有12%,甚至有超三成不知道個人征信報告里的逾期記錄會影響未來的金融生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