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迎來了新生密集入學季。
隨著高校新生入學,年輕的面孔一波波來襲,2015年的大學新生主體是1996、1997年出生的學生,也有一部分甚至是“00后”,當同齡的小伙伴還在讀初中,這些13、14歲年紀的“00后”已經開始讀大學了。
記者了解到,這批“00后”可以稱為“小神童”,有的3歲讀小學,有的8歲讀初中,還有的連續跳級,甚至有人小小年紀已經是高考“復讀生”,為進名校連續參加了兩次高考。
核心提示
90后還未走出校門,“00后”便已擠進大學。秋季入學季,“00后”大學新生頻繁亮相。13、14歲的年紀,高中生的樣貌,卻已擁有極為聰明的頭腦,他們被冠以“神童”的稱號,成為“00后”的先遣隊,率先與90后一爭高下。
【全景】00后讀大學
別說沒經歷,都有復讀過的了!
8月30日是復旦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一大早,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余位2015級本科新生,以及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留學生走進復旦,開始了他們的大學生活。
記者了解到,在復旦大學志德書院迎來的新生中,有一位“00后”。剛滿14周歲的肖宇鶴畢業于北京八中少兒班,他憑借過人的毅力,通過高考,成為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一名本科新生。
肖宇鶴出生于一個數學氛圍濃厚的家庭,在家長的引導下,他自小酷愛數學。學習之余,他還有每日長跑的習慣,通過體育鍛煉磨煉自身意志。
此外,廣東東莞今年年僅14歲的女生袁一帆也入讀復旦大學,她已經是一名高考“復讀生”,去年就參加過一次高考,但為了進心儀的名校,今年又重新考了一次,她的父親當年也是15歲就考上了武漢大學。
據了解,在全國的大學校園中,“00后”已越來越多,清華大學3300余名2015級本科新生中有6位“00后”。這些十四五歲的孩子大多抱著淡定的心態來到清華,例如來自深圳的蔣姚貝龍出生于2000年6月,早早入學并連跳兩級,8歲上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南京大學今年也有一位“00后”學生,來自湖北武漢的14歲少年石浩宇,出生于2001年,是南京大學2015級最小的新生。石浩宇是位地道的“神童”,小學只上了4年,初中只上了2年,在高考中以657分的優異成績,第一志愿錄取到了自己最心儀的南大物理系。
安徽大學2015年級新生中,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0年,今年15歲,名叫胡禮夢,來自滁州定遠。胡禮夢今年理科考了617分,被文典學院理科實驗班錄取。媽媽郭女士有點擔心兒子的自理能力,高考結束后在家訓練過兒子洗衣服。郭女士介紹,兒子3歲時就上小學一年級,本來只是想試試看,誰知他成績還可以,就一直接著上。胡禮夢的爸爸是高中物理老師,他自己對物理也非常感興趣,以后可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鄭州大學2015年有1.8萬名新生,其中有21名是“00后”,最小的僅13歲。
事實上,今年并不是“00后”第一年入學,去年就已有“00后”進入大學校園。清華大學去年的2014級新生中,首次出現了“00后”,該校招辦負責人稱,年齡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1年1月,來自北京,被錄取至計算機系。
【特寫】小神童,想問你
跳級那么多,學得輕松跳得累不?
他叫陳思源,2006年上小學,小學五年級直接跳到初一,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參加跳級考試從初一上跳到高一下,今年又以總分近670分的成績考入東南大學材料學院,今年僅15歲,是其他孩子剛剛初中畢業的年紀。
陳思源21日就獨自一人從上海坐飛機來到南京,他的行李很簡單:一個雙肩包,一個拉桿箱,到達南京后又獨自一人坐地鐵來到學校。
陳思源獨立性格的養成和從小的經歷有關。他告訴記者,從小就去全國各地參加各類學科的競賽。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也因為擁有這些大賽的成績和經驗后來才會成功通過跳級考試。
陳思源沒有出現偏科的現象,今年高考語文120分、數學145分、英語145分,他也透露小學和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前班,中學期間也沒上過補習班,都是按照學校統一計劃來學習。
陳思源學的是材料工程專業,是聽從了化學老師的建議覺得這個專業還是很有前景的,自己也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同學們都說初中三年比較輕松,高中比較苦,我覺得高中三年比較輕松,大學生活是什么樣的很是期待。“因為性格開朗,陳思源和周圍比自己大很多的同學相處時并沒有什么不適應。
當談到自己的理想時,他就顯得很興奮,“我想要在現有VR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一種技術,可以把現實世界投影到虛擬世界,在構建虛擬世界之后讓意識遷入,“他希望以后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在場的記者紛紛被這位00后的想法所折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