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遴選165家單位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試點牽頭單位。據悉,各地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申報的積極性非常高。學徒制被看作是推進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不僅可以提高勞動者職業能力和素養,而且對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在當下的教育情境下,試行現代學徒制必然會面臨職業教育發展中一系列突出的困難,筆者不禁要多幾個反問,各個單位都準備好了嗎?
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包括清晰的、確切的目標,可實施的步驟和措施,還要能產生可以測評的結果,一個時間期限以及特定的責任指派。同時,也要能夠預測,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矛盾,并提出可以化解的策略。參與試點,并不是申請一個項目這么簡單,沒有對現代學徒制的充分理解,沒有清晰的發展思路,沒有問題意識,沒有較強的協調力和執行力,很可能會陷入無意識的泥淖。
首先,政府準備好了嗎?試行現代學徒制,其核心還是要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政府無疑要充分發揮協調和推動作用,避免出現“院校熱,企業冷”的尷尬局面。2011年,有媒體報道,在江西新余試點中企業為什么不愿意接收學徒工,其中就有政府承諾的“現代學徒制”各項獎勵都沒有到位的原因。企業招收學徒工,管理難度加大,成本大大增加,政府不僅要制定各項補償和稅收優惠政策,對參與試點的企業給予資金幫助和支持,還要確保這些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根,要有落實監督和保障機制,別總讓美好的愿景淪為“一紙空文”。
其次,企業準備好了嗎?“學徒制”的內涵就是要發揮企業的主體性,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因此,企業有沒有完整的人才培養規劃,有沒有一套成熟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標準,能否配備有經驗、負責任的導師,能否保證學徒在企業中完成足夠的學時、教師面對面指導的過程,而不至于讓學生在企業中“放羊”,企業是否有完善的薪酬待遇制度,保證學徒的權益不受侵犯。此外,出于利益的導向,企業是不是有訂單的時候就什么人都要,沒有訂單的時候就不愿意接收學徒工了……企業如果沒有清晰、完善的規劃,很多計劃最終都會遭遇障礙,使得項目擱置,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再其次,職業院校準備好了嗎?作為育人的主體單位,職業院校是否已經完善學徒工的管理規程,能否在一開始便給學徒注入職業精神,引導學生摒除“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心態,學生在企業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否安排校內導師全程跟進,及時發現問題并應對和解決,幫助企業減少用工流失,這也是職業院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落實學徒工的安全管理機制,保證學生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的人身安全,也是職業院校要抓好的頭等大事。
所謂“試點”,當然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意味,但這并不代表一切都是盲目行事,試點項目能否順利完成,還需要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三方協調,共同努力。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明確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讓社會和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學徒制”,尤其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恐怕這就是“試點”工作的主要目標。照搬照抄國外的模式是不可能的,更需要企業、院校立足實際,不斷積累經驗,不只是成功的經驗才能成為借鑒和參考,即使是失敗的教訓也可以成為反思的新起點,而目前對于“學徒制”的總體經驗和案例還都太少,我們也不妨給“試點”工作多一些時間和耐心,待其逐漸成熟和完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