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擬將勞動納入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而一些中小學,也已經把校內外的勞動教育,作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
根據“意見”,我國擬用3到5年時間,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意見”提出,明確并保證勞動教育課時,義務教育階段三到九年級切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課,普通高中階段嚴格執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課時可視情況相對集中。各地各校可結合實際在地方和學校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培養。
開展校內勞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
組織校外勞動。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城鎮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農村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鼓勵家務勞動。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學生力所能及的家務。
學校要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具體勞動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江蘇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等三部門發布的文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
他說,在江蘇,不少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設置勞動課程,小學和初一每周有三節勞動課,初二、初三每周有兩節課。高中在綜合實踐學分中有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其中社區服務的內容中就有勞動的內容。在高中的116個學分中,社區服務就有兩個學分。“將來,也會在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里,增加勞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和公民意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