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批碩士研究生將正式入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碩士研究生共設置三個專業,分別是理工學院一年制的金融工程專業,人文社科學院一年制的翻譯(筆譯/口譯)專業和兩年制的同聲傳譯專業,這些專業是在學校現有的優勢教學與科研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國家和地區在創新與發展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并結合學校國際化研究型大學的長遠定位而設置的。
研究生招生碩果累累
港中大(深圳)采用與國際接軌的入學申請制度招收研究生,今年招生的三個專業受到了海內外應屆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申請人數和實際招生人數遠超預期。經過嚴格的審核,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錄取了近百名碩士研究生。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蔡小強教授介紹,“第一批研究生的生源質量非常優質,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國內外著名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墨爾本大學,香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研究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學術研究水平都得到評委專家的肯定。”
為了幫助學生們盡快適應國際化的課程設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為研究生發放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為金融工程的學生們提供了為期一個月的免費暑期銜接課程,務求幫助學生鞏固數理知識,適應全英教學模式,提前把握國際化授課模式的教學節奏,以便在新學期的學習中盡快進入狀態;同時,人文學院的學生也收到一份需要在暑假里完成的作業,需要按照教授們列出的英語書單,展開大量的閱讀工作,并撰寫讀書報告。
師資力量與課程設計是優勢
金融工程專業的授課教師全部是來自海內外著名大學的教授學者以及行業精英,課程設計參比國際主流金融工程碩士課程,如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等的金融工程碩士課程,并引入和中國金融市場相關的新元素,本地化與國際化相結合。
人文學院的翻譯專業和同聲傳譯專業采用雙導師制,學術和實踐兩手抓,其小班教學模式,也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活躍在國際翻譯前沿的、來自兩岸三地的口筆譯專家將擔任翻譯專業和同聲傳譯專業研究生們的學術導師;業界的具有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將定期為研究生開展學術講座,并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
注重教學實踐以助就業
港中大(深圳)研究生院院長蔡小強教授表示,學校在研究生的就業培訓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以金融工程專業為例,一是建立業界合作聯盟,幫助學生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跟蹤業界最新進展,了解金融市場的需求;二是成立顧問委員會,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常規指導;三是聘請擁有豐富的投資銀行工作經驗的就業顧問,指導學生在學期間實習平臺的搭建。人文社科學院的翻譯(口譯、筆譯)碩士、同聲傳譯碩士課程將把課堂訓練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不但每周對學生進行職業輔導,還將定期邀請國際上著名公司的高管開展培訓講座,務求提升翻譯人才的實踐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設置和質量監控方面有著嚴格的標準,在完成碩士研究生的相關課程并達到相應的學分要求后,學生將會獲得由香港中文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全英文的教學環境、全球招聘的師資隊伍、人性化的入學申請制度成為了目前應屆本科生和已經工作的社會人士廣泛關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招生情況的主要原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