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符合條件的考生填報本一批次征求平行志愿,這是上本一的“末班車”。從填報情況看,冷熱不均現象嚴重,部分專業在填報中受到考生集體冷落,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為缺額最多的類型。
省內高校文科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缺額16人,系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南京財經大學缺額4人,也系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理科中征平計劃最多的是南京工業大學,計劃數達207人,均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今年省內院校因為一次性投檔率高,征平專業較少,但從中仍可看出部分專業在填報中考生的興趣不大。文科中,漢語言文學、外語類、國際貿易專業征平最多;理科中,偏理論性的學科專業缺額最大。不過無論文理,中外合作辦學都是征平大戶。
在征平中,江浙滬的高校和全國綜合排名前列的名校依舊受到考生熱捧,文科中比較高的有山東大學366分、北京體育大學357分、暨南大學353分。理科中比較高的有中央財經大學377分、重慶大學373分、深圳大學367分。本一平行志愿投檔錄取中慘遭滑鐵盧的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都未參加本批次征平,這讓一些高分滑檔考生頗感遺憾。
在本一平行志愿錄取階段出現缺額比較多的東北、中西部地區的高校依舊沒有受到考生們的青睞。記者梳理發現,文科征平的東北8所高校僅有2所征平計劃招滿,理科征平的東北17所高校也僅有2所征平計劃招滿,在江蘇招生情況一直不理想的西北高校,也同樣遭遇這樣的“尷尬”。多年從事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師分析,本一和本二院校最終拿的文憑都是一樣的,一些分數在省控線附近的考生寧愿退到本二,優勢更為明顯,選擇的空間較大。“不少考生有著這樣的心態,與其跑到外省去上一個非名校的本一,不如在省內的本二高校中挑一個好專業,未來更好就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