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株洲市天元區的王紹華,每天有兩個多小時的工夫花在路上。早上,她從家里出發,驅車趕往幾十公里外的磚橋中心小學上班;傍晚,她趕回市區照料小孩。從她提出申請從天元區白鶴小學交流到磚橋中心小學當副校長至今,這樣的生活持續了近兩年。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試點將全省推開,湖南省教育廳近日發布通知,在全省啟動2015年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試點縣(市、區)申報工作,決定在全省分期分批開展試點,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全省縣(市、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與輪崗的制度化、常態化。
2015年省兩會期間,省教育廳廳長王柯敏就透露,湖南今年將試點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此前,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聯合發文,規定教師交流輪崗人員范圍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達到規定年限的專任教師都應該參與交流輪崗;校長交流輪崗的人員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滿兩屆后,原則上應參與交流。在職務(職稱)評聘工作中,要將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作為申報評審高級教師職務(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備條件。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可以包括多種形式,例如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形式。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有鎮區和鄉村學校的縣(區),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沒有鄉村學校的市轄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輪崗;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學、教學點交流輪崗。
故事
他們帶來城里學校的管理方式
株洲市天元區白鶴小學的王紹華,2013年8月通過個人申請交流到磚橋中心小學,在那里擔任副校長一職。
和她以前任教的學校大不相同,城區學校一些習以為常的管理制度,在那里完全是空白。王紹華既要管教學、也要管行政。例如,她每天都要檢查校園衛生、分上午下午進行安全巡查、每隔一周舉行一次會議進行工作安排、聽課之后給老師評課。“經過1年的磨合,才慢慢有了成效,學校教學和管理有了一套成體系的方法。”王紹華說,她給那里的學生、老師和家長編了一套完整的人文閱讀手冊。
在天元區粟雨小學做了兩年的政教工作之后,郭志強感覺到了工作有瓶頸。同在2013年,郭志強交流到磚橋中心小學轄區內的新林小學,在那里擔任校長一職。
粟雨小學位于山上,學校經常缺水,郭志強到學校之后,首先在教育局籌了十幾萬元,給學校打了一口井,又給老師們修了一個摩托車棚。
“當時學校沒有校訓,也沒有教學目標。”郭志強說,他又給粟雨小學設置了校訓和教學目標,同時在學校里評選星級學生,從安全、衛生、文明、學習、健康5個方面,每月進行一次評選。郭志強說,這些評選標準都不是很嚴格,只要學生達到要求,都可以評選上,但效果明顯。 記者范典
試點
促進區域內教師均衡配置
省教育廳發布通知后,作為株洲市區縣的唯一代表,株洲市天元區參與了此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試點申報。
從2013年開始,天元區就已經采取城鄉學校“結盟”的方式進行教師交流,天元區教育局副局長易祝明說,他們在天元區采取1所城區學校和1到3所農村學校結盟的方式,安排城區骨干教師到農村任教,同時也讓農村教師交流到城區學校。
天元區要求公辦中小學所有在職校級干部須參與校長交流;公辦教師中,男50周歲以下、女45周歲以下,只要能勝任正常教學工作,都須參與交流。易祝明介紹,天元區計劃通過跨學校、跨學段、城鄉交流3種渠道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普通教師的交流周期為10年,一周期內交流時間不少于2年,校長最多在一所學校任職2屆后,也必須參與交流。到農村交流的教師可以享受農村教師特殊津貼,他們還給部分農村學校的流入、流出教師給予交通補貼。
天元區還規定,從2017年起,參評一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必須有不少于1年的交流經歷,同等條件下,學校優先聘用帶頭交流的老師。
易祝明說,他們希望通過輪崗制度,打破校長教師的學校身份制,讓老師們變成“天元區的老師”,而不是某一所學校的老師。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區內教師的均衡配置,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專業的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