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香港聯合招生結果正式公布,全港約1.7萬人獲本地大學本科學士學位錄取,其中一個小小的身影,便是坐在輪椅上、僅有兩根手指能活動的21歲女生周佩珊。患有遺傳性脊髓肌肉萎縮癥第一型的周佩珊,靠兩根手指每分鐘打5到6個字來做功課,最終在文憑試中考獲5科21分的佳績,被香港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
“我就是一個奇跡”
3個月大時,周佩珊被確診為脊髓肌肉萎縮癥第一型,醫生最初診斷她只有兩三年命,之后又說只能活到7歲,但她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宿命”。
因肺功能較弱,周佩珊自11個月大時便通過間歇插管協助呼吸,經歷過幾次心臟停跳,每次都被救回。幾次闖入“鬼門關”的周佩珊坦言,“我就是一個奇跡”。16歲以前,她幾乎從未離開過醫院。
身體缺陷并沒有熄滅周佩珊讀書的心愿。在醫院臥床的她報讀了紅十字會醫院學校的課程,堅持每天上課3小時,由導師在床邊教學,她躺在床上,抬高手臂靠在懸于半空的“書桌”上寫字。
雖面對病痛的折磨、肌肉的抽搐,周佩珊始終沒有放棄。廣華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多年來一直堅持與她以英文對話,抽空便幫助她練習。
“希望在短暫的生命里,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周佩珊對記者說。
“我要證明自己”
在醫院住了15年后,周佩珊決意出院。她的愿望很簡單,就是與普通學生一樣去學校讀書,“想挑戰自己,證明自己可以跟普通學生一樣。”
簡單的愿望背后,是不菲的代價。為求日后可以更長時間地坐在輪椅上,周佩珊需要從頸部開刀至脊椎尾骨部,以手術拉正彎曲的脊骨,再安裝固定器;住院期間她主要經鼻喉管輸入營養奶,為了出院后喂食方便,她在肚皮近胃部的位置開了腹部造口,每天輸入營養液。
16歲那年,周佩珊出院入讀特殊學校耀能協會羅怡基紀念學校。那時她的手部肌能已嚴重退化,無法提筆寫字,頸部以下只有右手拇指和食指可稍微活動。她靠僅能活動的兩指點擊鼠標按鍵,利用“速成輸入法”打中文字,每分鐘只能打字5到6個,回答一條長問題就得花上幾個小時。
周佩珊的高中讀了5年,她告訴記者,5年來她幾乎天天做功課做到晚上10點多。
5科21分夢想成真
文憑試當日,周佩珊受到特別安排,她以口述作答試卷,再由他人代筆。別人做一份試卷需要1個小時,她卻要花3至4個小時,最長的一次更是由早上8點半一直考到下午4點多,中間僅休息了10分鐘。
放榜日成績揭曉,周佩珊考取5科21分的成績,其中通識5分、英文4分,拿到了大學的入場券。她一度擔憂自己的成績無法進入心儀的香港大學,但聯合招生結果公布,她正式被香港大學文學院錄取。得知喜訊,周佩珊激動地說,“入讀港大是我多年來的夢想,終于夢想成真,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生活給周佩珊出了一道無比艱難的題,但她卻用自己的意志和行動交出了令人動容的答卷。在不久的未來,周佩珊可能需要呼吸機才能維持生命,但她毫不退卻,對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她說:“殘障人士一樣可以享受校園生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