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扶貧辦、農業廳聯合下發了《廣西職業教育扶貧富民工程實施方案》,確定從2015年到2020年,自治區重點建設100個職業教育扶貧培訓基地,通過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實施精準扶貧計劃、完善學生資助政策、建立貧困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加強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鼓勵和幫扶學生就業創業及提高就業質量等實現職教扶貧的途徑,實現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政策全覆蓋,給予中升高職校困難生每人每年2000元學費補助,幫助貧困生順利就業創業。
建立管理信息系統
按照定點、定向的原則,廣西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構建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資助扶貧脫困體系。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統一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分階段建立貧困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從小學開始全程追蹤到中等職業教育畢業,在實施九年義務免費教育培訓基礎上,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繼續學習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引導其到中等職業學校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努力實現“上學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擺脫貧困的代際傳遞。
據統計,2008年至今,全區近2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享受資助政策完成中職教育并順利實現就業。
完善學生資助政策
實施3年中職免費教育全覆蓋。從去年起,廣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實現全覆蓋,對就讀公辦中職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學生全部免除學費,對就讀民辦中職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學生,按當地同類型同專業公辦中職免除學費標準給予補助,有效解除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壓力,使其“真正學得起技能”。2014年,廣西有37萬余名中職生享受免學費政策。
提高中職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廣西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在廣西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中職學校就讀的農村學生(不含縣城)全部納入享受國家助學金范圍。
從今年春季學期起,廣西將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標準由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進一步減輕了中職學生的經濟負擔,助其順利完成學業。2014年,全區共有8萬名中職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資助,占比21.22%。
給予中職升高職貧困生學費補助。每年安排專項經費2000萬元,在高職學校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補助政策,對中升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學費補助。這一補助填補了現行國家政策的空白,提高了中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繼續深造的升學率。
增設學生資助項目。加大對高職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專業學生助學力度,對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在3年以上(含3年),以及服義務兵役的高職學生實行學費補償或助學貸款代償。
自2007年職教攻堅以來,全區累計籌措投入專項資金22.48億元,資助學生近150萬人次。去年廣西投入職教學生資助資金9.3613億元,受助學生達47.69萬人次。享受免學費政策學生37.69萬人;中職學校獲國家助學金11538.3萬元,受助學生8萬人;自治區政府安排中職教育獎學金2000萬元,受助學生1萬人;中職升高職貧困生學費補助2000萬元,受助學生1萬人。
2014年,中職教育免學費投入7.8075億元,其中中央資金6.246億元、自治區資金1.5615億元。中職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由自治區財政統一核撥:自治區直屬中等職業學校每生每年平均2200元,設區市屬中等職業學校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縣(市、區)屬中等職業學校每生每年平均1500元,高級技校技工學生每生每年平均2500元,高級技校技師學生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自治區直屬藝術類中職學校每生每年平均5000元,市、縣屬藝術類中職學校每生每年平均3500元。
幫扶學生就業創業
百色、河池等革命老區實施“巾幗勵志班”“百川勵志班”“博世勵志班”等職教扶貧項目,與知名企業開展訂單辦學,幫助家庭貧困學生完成中職教育并實現較高質量的就業。
去年,全區共建職教集團22個,參與集團化辦學的職業院校、企業、科研院所達1000多家,為職教集團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2014年11月,廣東、廣西扶貧辦簽署《廣東對口幫扶廣西職業教育協作框架協議》,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等8所職業院校與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等18所職業(技工)院校被列為“兩廣”對口幫扶職業教育協作扶貧培訓基地。“兩廣”對口幫扶職業教育協作的模式有廣東培養模式和“2+1”模式兩種。廣東培養模式由廣東職業院校培養廣西貧困家庭學生,畢業后根據學生意愿優先安排在廣東就業。“2+1”模式是廣西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前兩年在廣西職業(技工)院校學習,后1年到廣東企業頂崗實習和就業。今年,廣西資助2000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到廣東頂崗實習,畢業后根據學生意愿優先安排在廣東就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