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招生錄取期間,總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長的良好愿望和急切心理,編造和散發虛假信息,聲稱“不論分數多少,不論上不上線,只要肯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名牌大學”,以此來騙取錢財。記者收集整理了八大類招生騙局,請廣大考生及家長參照,謹防上當。
騙局一:“內部指標”“低分高錄”
這是招生騙子慣用手段。他們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或吹噓自己神通廣大,與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門的領導有“關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內部指標等,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錄取通知書到手后再交。
他們聲稱,只要愿意出錢,即使考生沒上學校投檔線,甚至沒上錄取控制分數線,也能將其“操作”到相應學校讀書。然而,當家長將余款如數交完后,他們給家長的是偽造的假通知書,或者卷款逃之夭夭。
騙局二:藝術類招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
由于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范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騙局三:多種辦學形式相混淆
一些招生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家長花錢后,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之后方知上當受騙,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騙局四:正常錄取謊稱找人幫忙
每年招生期間,有些騙子住在招生現場附近的賓館,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準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咨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鉆家長和考生對錄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屬于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報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錢疏通關系,考生才被投檔或錄取,并借機向家長收取錢財。
騙局五:交錢即可上軍校必有詐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工作人員詐騙,有的假冒軍校領導、軍隊干部,吹噓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更有甚者,編造虛設招生機構,偽造各種公文,誘騙考生和家長。一些考生家長心存僥幸,希望花錢托人找關系上軍校,讀國防生,結果造成錢財和入學機會雙雙落空。
騙局六:花錢“自主招生”“定向招生”
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有的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騙局七:假借“預科生”名義收費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預科生”招生政策,謊稱“預科生”招生不看分數線,只要交錢就可以入學,假借“預科生”名義詐騙錢財。
騙局八:營利性志愿填報咨詢輔導
一些社會咨詢機構或個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愿填報現場咨詢、輔導活動,或仿冒官方網站開展網上咨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咨詢費、輔導費,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