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
1978年中國政府做出一項對國家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決策,決定向國外特別是向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大量派遣留學生,由此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打開。30年來中國派出的留學人員總數已超過121萬,是世界最大的留學生派出國,派遣留學生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柳百成,是中國鑄造及材料加工工程領域內享譽中外的著名學者,是1978年中國首批赴美訪問學者之一。他從美國學成歸國后,一直從事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科研教學工作,在推動中國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促進傳統鑄造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談到30年前的赴美留學,柳百成教授認為,出國留學受益匪淺。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柳百成
我在國外學到了最先進的科學儀器,這些儀器對我原來從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一步。回國以后,我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就是計算機技術、模擬仿真技術,在這個領域來提升我們傳統機械學科的技術水平,假如沒有出國訪問,我們的科學技術,我現在的研究領域,會大大落后于國外。
促成柳百成等52名改革開放后首批留學人員出國學習的是1978年鄧小平的一次重要講話。當年曾親耳聆聽了鄧小平關于大量派遣留學生講話的教育部原副部長李琦生前回憶說:
教育部原副部長 李琦
1978年6月23日,小平同志視察清華大學,視察完了以后,他向方毅、蔣南翔,還有教育部的劉西堯部長談到了要派留學生的問題。他說所謂派留學生,不是普通的一般意義上的派,要大批地派。是成千上萬地派,不是三個、五個地派。他提到你們派出去的留學生就要跟他們的社會,學校各個方面混到一起,不要跟它隔離,這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學得實在。他說,你們不要怕跑,跑十分之一,你如果派一萬人,也不過跑一千人,回來還有九千人,你們要大量的派,不要怕。
李琦說根據鄧小平講話精神,教育部很快就開始了留學生的派遣工作。和以往派遣留學生有明顯區別的是,這次是要大量向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派,以學習科學技術,經濟管理、金融、法律等專業為主。
教育部原副部長 李琦
首先要派往工業比較發達,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它的現代化比較好吧,它的自然科學各個方面比較發展。美國在各個方面還是比較好的。
1978年12月26日,改革開放后的首批52名留學生人員起程赴美國。新中國從此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隨之赴英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陸續踏上求學征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留學的大門開始向更多的人打開。中國政府制定了更加開放的留學政策,允許公民自費留學。由此結束了新中國沒有自費留學生的歷史。
從1981年開始,中國政府又加大了留學開放的力度。先后引進了TOEFL,GRE等涉外考試,為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創造必要的條件。
30年過去了,如今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中國公民受教育權利的一種擴展和提升。出國留學對中國千千萬萬家庭和個人來說,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江西省會昌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小縣,然而就是在這里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一戶農家走出了6個留學生。
江西省會昌縣 閔志城
老大是公費,其余五個是自費。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不要說六個,就是一個也出不去。
資料顯示,中國政府從1872年開始第一次派遣留學生到1949年,70多年,中國共有留學人員12萬。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1977年,中國留學人數不足2萬。而1978年以來的30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超過121萬,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08個國家和地區,以赴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人數最多。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之多,求學學科之全,分布國家之廣前所未有,為世人矚目。派遣留學生已經成為中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長期即定方針。目前,大批留學生已經學成歸國,并在中國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