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數學的態度很矛盾。
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美國隊擊敗中國隊重新奪冠。這一消息很快引爆網絡。此前很多人認為,數學奧賽冠軍一直是中國隊的囊中之物,而美國孩子不是據說數學很差嗎,怎么美國隊能獲得數學奧賽冠軍?
盡管數學榮譽的這一點點受損讓一些人極為敏感,但數學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正在下降,形象正在異化甚至妖魔化的事實也同時存在。
打開網絡,被數學所傷的各種吐槽時時可見,無外乎認為數學又難又沒用,早知長大后會數錢就行,小時候學那么多數學干什么?一些人認為奧數是數學“雜技”,是故意為難孩子,奧數中的偏題怪題,背離了數學的正常思維,扼殺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創新潛力,必須徹底廢除。這類“民意”經一些“公知”的助力裹挾了教育部門,最終把風行一時的奧數教育打得落花流水。現在,憑借數學成績或科學成績優秀而保送好中學、好大學的門徑已經大幅收窄,甚至各類考試的數學試題難度都下降,以致重點理科高校難以招收到理想的學生。到填報大學志愿時,數學好而選擇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在減少,許多學生都在家長的循循善誘下選擇了金融、經管等專業,因為學數學不就是為了“數錢”嗎?
中國人對數學的這種矛盾的心態,有知識缺陷、社會功利和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在不同的人群中原因又各有側重。那些吐槽數學傷不起的人,一般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用來吐槽的手機、電腦、網絡正是數學帶來的。那些認為數學就是“數錢”的人,也不會想到不光現鈔,各種數字化的貨幣以及銀行、股市等金融機構也都是數學帶來的。因為數學是科學之母,是科學的工具和語言,可以說沒有數學就沒有所有的為人類生活帶來各種便利和享受的科技事物。而接受體育特長加分、藝術特長加分卻不接受數學特長加分的人,也許骨子里潛流著反智的血液,但可悲的是,我們的教育界卻正在迎合這股自私無知的風氣。
人們數學觀如此混亂,在如何看待數學培訓上各執一辭也不奇怪了,這當然包括為入選奧數競賽而進行的奧數培訓。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認為,從小經受艱苦枯燥訓練的體育、音樂天才們拿了冠軍,得了國際大獎,開辟專門通道進入名校是應該的。可是輪到數學,也包括與數學密切相關的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科學就不行了,高考加分也都脫了鉤。同樣這些人會說,數學訓練加大了孩子的負擔,破壞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而且真正能夠學習和掌握高深數學的只是少數人。
那么問題來了,真正能夠在體育和藝術上出類拔萃的也只是少數人,隨著比拼層級的提高,每一步都有大量的受訓者遭到淘汰,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青少年從小就接受各種各樣的體育和藝術培訓呢?甚至可以提出“足球從娃娃抓起”呢?
的確,文體活動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因此,哪怕一個班的同學中,只有一個同學有足球天賦,其他孩子同樣應該在綠茵場上親近足球。但是,也應當用同樣的道理公平地對待數學。首先,讓所有青少年都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是必要的,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世界是怎么運行的。其次,那些學有余力且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可以接受數學的課外訓練?最后,最重要也是目前分歧最多的一環,隨著訓練和競賽程度的提高,一些人先后遭到淘汰是完全正常的,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這一體系選拔出最適合去探究數學真諦的人,并且使數學天才不至于陷入無人理解、無人喝彩的徹底落寞中。而一直被激勵的天才們一旦在數學和科學上有所突破,又將回報人類,為人類開辟新的視野。
我們在數學教育中真正的問題,是過度的應試教育模式對這門尤其需要創新性、求異性思維的學科的戕害,這種教育模式把數學簡化為公式、計算、答案,破壞了數學在人們心中的美感,也導致大量青少年對數學的厭倦。
所以,足球可以從娃娃抓起,數學也可以從娃娃抓起。當有一天,中國的家長們像今天把孩子送進各種文體培訓班一樣,把他們送進數學培訓班、科學培訓班,科學的春天就來到中國了,中國人為世界科學作出貢獻的時期就到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