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次替考被開除學籍的一名大學生“槍手”敖輝(化名)致電媒體,表達悔恨之情,希望得到社會原諒和幫助,給他機會從頭再來,他想找份工作減輕家庭負擔。他同時認為替考罪應入刑,明晰替考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處罰規定,以此遏制替考行為。
替考擾亂教育公平,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透過替考現象背后的復雜成因,讀懂替考者的懺悔亦有必要。畢竟,替考一事,沒有雇傭者就沒有替考者,僅僅處分替考者與被替考生,而忽視替考事件中的買方責任,很難避免此類現象重演。
一個必須關注的事實是,什么樣的人會找替考者?梳理相關報道可知,找槍手的考生,一般本人學習能力不行,但家境不錯。他們的父母不在乎花多少錢 聘請槍手,只要能讓孩子讀上大學。而這也正是替考組織應運而生的土壤基礎。通過權錢交易,打通各種關節,組織替考者為金錢服務,變教育資源為他們的私有資 源。
替考組織為何能這么干?原因很簡單,替考不是難事。這一類的“槍手”普遍經濟困難。能否在學習之余有一份外快成為他們的期望。諸如敖輝一類的 “槍手”最開始有過掙扎,但在熟人的引路之下,卻也放松了警惕。放眼高校,類似敖輝一樣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的學生并不罕見,替考組織借助同學、老鄉、師兄 弟等關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再利用花言巧語、小恩小惠拉其下水也就不足為奇。
從法律角度來看,替考者有責任,他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屬于罰當其罪。但從反思的角度來看,諒解勇于懺悔的替考者,找尋更深刻的原因,卻是推動教育公平的一個好辦法。沒有人是天生的惡徒,即使是替考者亦有走回人生正途的權利。還原高考替考案,它本是一個多鏈條綜合作用結出的惡果。明確這當中每一個 參與者承擔怎樣的責任,正是保障高考公平的應有之義。替考者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考場,他們的背后有權力尋租、有骯臟交易。把槍手開除學籍固然痛快,但別忘 了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通過嚴懲購買替考服務的行為,規范教育秩序。
替考者懺悔,該傾聽的不只是參加了這一屆高考的考生,而應有相關立法機構。比如考慮提高替考的違法成本,明確買賣雙方以及所有環節應負有的法律責任,推動替考罪入刑。讓無論是替考者,還是購買替考服務的考生家長以及組織方、中介方都明白所可能面臨的嚴重法律后果,震懾后來者重走這樣的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