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2015年的高考,王希以裸分645分成為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高考理科狀元。由于通過了清華[微博]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王希還獲得了額外的40分加分,他的總成績達到685分。而這個分數也恰好是清華大學公布的在江西省理科錄取分數線。但王希卻面臨落榜的危險,因為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清華大學在江西理科錄取分數線是686分。(8月11日澎湃新聞)
一所學校,兩個分數——恐怕這在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是聞所未聞的怪事。然而,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清華大學與江西省考試院的PK,卻導致了考生王希的個人悲劇。一方面,清華在江西的招生負責人,早先就承諾王希的分數可以被清華錄取,而王希也確實報了清華;另一方面,卻因為江西省考試院公布的分數線高了1分而導致了王希無法被清華大學順利提檔。
這顯然是兩個權力之間的PK。第一個權力就是地方對招生考試制度的行政權力,這個權力被江西考試院所掌握,另外一個權力就是清華大學的招生權力。當清華大學的招生權力,要在江西這個省份落地,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沖突。表面上看來,之所以會有這個1分之差是因為清華方面給的分數線太晚了,所以江西方面就率先發布了。但是即便已經正式發布,江西考試院也有機會更正,沒有任何原則、不考慮考生的權益,就進行這種毫無價值和意義的對抗,體現不出招考制度的公平正義,相反只能體現權力自身的傲慢以及在一些方面的不自信。
關于高考以及高考之后的錄取,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應該是促進所有學生被錄取,保證讓所有的考生都能按照自己考取的分數與各高校公布的分數線最終進入到理想中的大學中去。如果離開了這個核心目標,所有的爭執與對抗都不會有太大的價值。要知道,對于清華大學而言,這1分可能就是影響三千分之一的生源;對于江西省考試院而言,這1分內也可能有多名學生;然而,對于已經選擇了報清華大學并通過了自主招生的王希而言,這1分可能就等于他現在的全部,甚至能決定他的后半生。
長期以來,高校在各地錄取分數線劃定過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權,但是,各省考試院卻擁有最終的發布權。這兩個權力,能夠同時存在,本身就為沖突或分歧埋下了伏筆。同時,因為我國教育發展并不均衡,各省高考都自己命題,每所學校在各省間幾乎都有不同的分數線。在這種背景之下,招生劃線的權力就在學校與地方之間來回打轉。出現清華大學與江西考試院這樣的事情,其實并不奇怪。
要么,我國高考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命題、統一招考,由一個政府部門統一劃線并進行公布;要么,我國的大學要向西方高校那樣無限放大自主招生的權力,即教育部門把招生權力全部還給學校。如果這兩方面的改革都半推半就、淺嘗輒止,那么,就會必然出現這樣那樣的怪事。而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確立的全面深化招考改革所要解決的內容。需要明確的是,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或者說在學校與地方教育權力仍有可能爆發沖突的語境里,切不可讓考生成為神仙打架的犧牲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