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九屆十四次全會對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作出重大部署。近日,省領導就“加強職業教育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深入部分職業教育院校調研時提出,要積極適應全省產業轉型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加快福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保障。
圍繞產業轉型發展培養人才,職業院校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核心,始終抓好“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指導”三維合力,把“集團化辦學”“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等新常態引擎作為對接產業轉型、優化發展的新路徑,全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一是強化企業引導,加快以學徒制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模式改革。要始終堅持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和學校辦學中的“雙主體”地位,在改革中搭建平臺,著力吸引企業參與“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建立和完善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推動校企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同設計實施教學、共同組織考核評價、共同開展教學研究為內容的“五個共同育人模式”改革,使人才培養過程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的實際需要。
二是強化行業指導,加快推動職業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要建立行業部門與自身辦學的指導關系。要推進產教融合辦學,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通過與行業共建產品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和工藝技術服務平臺,與企業共建教師實踐基地等方式,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要加快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要充分利用行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機制、推進校企合作、指導教育教學和開展質量評價等契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做到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著力提升立德樹人水平、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三是強化集團化辦學,推動政行校企緊密型辦學體制機制改革。要積極探索“集群發展”,充分借助政府部門的多元杠桿作用,推動行業企業、社會組織與學校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把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作為紐帶,促進職教集團在學校推動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化辦學方面發揮帶動作用,實現人才培養銜接和辦學資源在集團內能共建共享。要推進已有“松散型”職教集團向“緊密型”方向轉型,強化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六個主體各自功用,以“持股”方式組建或改革職教集團,以資金、設備、實訓基地、實訓條件、培訓資源等方式“入股”,使成員單位真正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
四是強化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指導和帶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圍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協同育人”“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等六項重點任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同時,運用“閩十六條”加快推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注重培養高職創客空間,建設以科研團隊及技術創新服務團隊為主體、專兼職教師共同參與、帶動學生創新創業素養養成的眾創空間。
五是強化信息改革,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具有大數據素養的人才。根據信息時代變革對職業教育發展變革帶來新要求,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福建省關于〈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要求,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等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針對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要求,做好人才培養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前端設計。要建設、調整符合“互聯網+”要求的相關制度標準,包括校園建設標準、教育教學資源開發標準、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等,把“互聯網+”帶來的新要求反映到教學和管理的過程、流程中。要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內容、方法和質量評價的深度融合,提高實習實訓、項目教學、案例分析、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能鑒定的水平,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專業教學,提升各專業學生適應“互聯網+”的職業能力和信息素養。
以職業培訓和科研技術服務為兩翼,持續服務福建經濟轉型升級新需要。要始終堅持服務發展的根本,把“強化現代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和“科研與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作為福建經濟轉型升級對高職教育的應然要求,不斷加強內部治理、促進市場對接、構筑服務標準,用經濟轉型中產業、行業、企業的需求倒逼職業院校促生改革動力。
一是突出發揮現代職業培訓服務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左翼功能。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開展職業培訓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服務行業、產業、企業職業培訓的功能,加快形成覆蓋全面、兼具差異化的現代職業培訓體系,重點圍繞四個方面改革:第一,提升與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關切度和對接度。主動開展市場需求調研,重點面向與自身辦學關聯度較高的行業、產業、企業,拓展新成長勞動力適應性技能培訓、企業在崗勞動力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移勞動力儲備性培訓等為主體的“三大培訓計劃”。第二,同步完善勞動者接受學習和培訓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歷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從夯實勞動者技能素養的基準面出發,持續推進企業、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第三,提升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能力和質量。根據企業需求,提供職工繼續教育課程資源訂制服務;合作開發或購買企業培訓資源,發揮自身匯聚和整合企業、社會培訓資源的平臺作用,推進職工繼續教育優質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第四,促進專任教師與企業培訓師的身份融合,創設條件讓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參與企業培訓、技術研發等活動,使其能夠駕馭學校、企業“兩個講臺”,從而持續提升培訓工作的能力和質量。
二是突出發揮科研與技術服務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右翼功能。第一,加快科研與技術服務環境建設。借助多方面、多領域力量聯合進行科技研發和技術服務,打造具有高職院校專業特色和應用技術領域特點、由校企業兩方面技術人員共同構成,以專業(學術)帶頭人為首席專家、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核心力量的科技服務型群體,促進教師與企業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改造同步提高,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與新技術應用人才儲備同步,最終形成“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的良好發展環境。第二,直接面向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積極參與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建設,與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推動產學研結合向縱深發展,共同開展和承擔課題研究、技術開發、應用技術咨詢、新技術培訓和推廣等服務,推動企業改進工藝流程,實現協同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共建企業大學、培訓中心,共建兼具生產和教學功能的實訓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