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征文、少先隊員卡通形象設計、雛鷹假日小隊……在你的印象里,對于暑假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一本稍厚的暑假作業?快來看看現如今孩子們各種“高大上”的暑假作業吧,網友“日不落”吐槽,面對這些作業,暑假儼然成了“災難”。不過也有家長表示,一些活動雖然看似麻煩,但孩子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成長。
網友吐槽
暑期活動太折騰人
對于學校布置的學習部分的暑假作業,網友“日不落”表示認可,“學習部分是孩子們自己的任務,從書寫的量到讀書的要求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暑期活動讓“日不落”忍不住“吐槽”,在“日不落”看來,不論是上學還是暑假,一些不切實際、弄虛作假的活動,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中,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要去應付各種各樣的奇葩作業和要求,苦不堪言。“日不落”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打著鍛煉孩子的幌子來折騰家長。
網絡征文象征性完成
首先是網絡征文,“這是每次假期都有的,主題不同,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這種征文也是象征性地完成任務,相信還是有一部分家長連這最簡單的活動也不可能參加,那這種作業有什么意義呢?還不如一篇有意義的游記。”
卡通設計“設計”家長
今年“日不落”孩子的暑假作業中,還有一項是鼓樓區少先隊員卡通形象設計,“這種任務和要求我想最終定稿的一定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最起碼也是出自美術、平面設計上有很高造詣的人。”在“日不落”看來,既然大多數孩子并不具備這樣的設計能力,那么最終這項作業無疑就轉嫁到了家長頭上,家長完成不了,只能再去尋求幫助,折騰來折騰去,不知道是誰設計的了,但受累的肯定是家長。“日不落”認為,這樣的設計完全可以在全區范圍內征集,自愿參加,而不是出現在暑假作業中。
4K手繪要求太高
第三項作業是“放飛紅領巾夢想,手繪印象鼓樓”,要求4K手繪稿。“不得不說這又是一項奇葩作業啊。”“日不落”說,4K紙的大小是580mm×380mm,你們可以隨便問一下小學美術老師,這種紙張大小的手繪稿作業,對于普通的孩子來說,要求有多高?即使專業學美術的孩子也不是學一兩年就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假日小隊手冊最煩人
第四項是“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留住紅色記憶,尋訪紅色足跡”主題實踐活動,除了要把尋訪內容做進雛鷹假日小隊記錄本,還需上交尋訪成果或文化產品(電子版,包括圖片冊、文字集、視頻)。“日不落”表示,適當組織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孩子的主人翁意識,但如果需要圖片冊、視頻,那就不是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了。“家長是沒有暑假的,孩子整個暑期都放在托管班,我們要辛苦工作,加班加點,真的沒這個時間和精力。”更讓“日不落”覺得不值的是,要把文字和圖片編輯制作成一本精美記錄冊,都是在外面花大錢,花大精力讓人做……然后交到學校老師隨便翻一翻,就發下來了,殊不知,家長為了這些東西費了多少心思、多少精力和多少金錢。
網友觀點
暑期作業勾起家長 一堆“傷心事”回憶
“深有同感!”網友“清茶和綠茶”表示,每次一大堆活動看得頭疼,雛鷹小隊更是磨死家長,家長要上班,休息日也是被各種事情填滿,幾個家長湊休息,湊來湊去很難,要么這兩個沒時間,要么那家孩子旅游,要么有課,有么回老家,好容易都有時間了,老天又下雨!真是無比煩躁啊!“渴望自由的魚”也無奈地表示,“不是你們鼓樓區有這個作業,我們也是這個作業哎,太痛苦,根本不是孩子完成,都是家長來。”
家長把問題復雜化了
不過也有家長表達了不同看法,網友“Emp小海”就表示,其實這些活動很有意義,只是現在的大人把問題想復雜了。作文,繪畫,設計,按照小朋友的思路自己創作就好,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為什么要過多地代筆和找槍手。小朋友是沒有那么專業的水平有什么關系?他自己做的就是最真實的。網友“永遠其實沒有多遠”表示,“為什么不把這些作業看成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鍛煉呢?難道只有多少張數學試卷,多少篇作文才是家長喜歡的作業?”
超九成家長 覺得太折騰
微信“家長幫南京站”針對這一話題進行了網上投票,其中92%的家長贊同“日不落”的觀點,覺得作業太折騰家長和孩子,還不如做點實事。5%的家長覺得既然無法改變現實,不如面對接納,而且要注意不帶給孩子抱怨的情緒。還有一部分家長則覺得無所謂。
老師有話說
孩子“學步” 不妨扶一把
對于家長的各種“吐槽”,已經有著十多年教齡的關老師表示可以理解,畢竟大多數家長都不是全職,有著自己的工作和壓力。在與家長的接觸中,關老師也發現,還有一部分家長的觀點是:來自學校的一切任務都是孩子的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完成。
但在關老師看來,家長在“吐糟”的時候也不要總是站在老師、學校的對立面,不論是老師、學校還是家長,都有著一個共同目的,那就是孩子能在歷練中得到成長。就像孩子剛開始學步時,家長總要扶著孩子去練習,而現在的這些實踐活動,就是孩子的另一種“學步”,家長不妨還是扶一把。低年級的時候也許家長參與得比較多,但正是有了這種示范和指導,孩子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就能放手,而在放手的時候,家長自然能夠看到孩子的成長。
專家評說
家長先放下功利心
南京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臺咨詢師文清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在平時的咨詢中也時常能聽到家長類似的抱怨,在她看來,很多時候是家長把問題復雜化了。暑期的各種實踐活動,本意是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但不少家長是沖著評選去的,如果完全放手讓孩子去做,結果可能“一塌糊涂”,所以家長只能勞心勞力一手包辦,沒精力、沒資源包辦的家長自然會覺得滿腹牢騷。
在文清看來,與其抱怨不如回到初心,如果家長愿意參與其中,就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如果不愿意,就放心交給孩子去做,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文清特別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口是心非,一邊抱怨一邊又忙得顛顛的,這種不一致的行為孩子會“有樣學樣”,這就得不償失了。
媽媽成了“手工藝人”
家長故事
“先別說小學了,3年幼兒園就把我練成民間手工藝人了。”孩子在河西一所小學就讀的孫女士笑著說,3年幼兒園,年年春天做風箏,春節做花燈,不定期的還有種子畫、樹葉貼畫,3年下來自己儼然成了手工藝人。原本以為到了小學能輕松一些,沒想到類似的活動一點不少,“小學6年再練下來,我就成大師了。”
在孫女士看來,其實每個孩子都各有專長,有的孩子愛畫畫,有的孩子唱歌好,類似的活動“一刀切”的確有些不合適,最終的結果就是家長幫著孩子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意義不大。
孩子在活動中成長
“我挺支持孩子參與這些活動的。”孩子已經上四年級的孫女士說,自己的孩子就是雛鷹假日小隊的小隊長,第一年組織假日小隊活動的時候,的確是自己一手包攬,孩子們只要參與活動即可,但經過一年的歷練,今年暑期的活動自己有意識地放手讓孩子進行聯絡、組織,“全隊8個隊員的電話打下來,我明顯感覺她與人溝通越來越順暢,而且隊員們要準備什么,集合時間、地點,孩子都考慮得很周到。”
手冊將成畢業紀念
“我的孩子原先非常內向,但幾年的活動歷練下來,她已經變得非常開朗而自信。”在劉女士看來,這都得益于孩子每年假期參與的各項活動。劉女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孩子平時的學習任務比較重,也只有假期能稍微擠出點時間,所以自己就抓緊一切機會帶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參與各種實踐活動。
劉女士坦承,能“拿得出手”的雛鷹假日小隊的手冊,肯定需要家長的幫忙與付出,但她覺得,只要孩子能得到鍛煉就值得,而且這些手冊在孩子畢業后,還能成為非常有意義的紀念冊,這是用錢買不來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