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中國隊奧數冠軍寶座被奪走”的新聞成為熱議話題,很多人認為奧數應該被打倒、取締。就此話題,總編輯陳志文采訪高思教育總裁須佶成,討論如何看待奧數問題。此外,須老師也談到在線教育商業模式、教育培訓市場競爭等問題。
主持人:有人說要打倒萬惡的奧數,你怎么看奧數?
須佶成:奧數和平時的數學教育,實際上是很難劃清界限的,可能大家感覺稍微難一點叫奧數,稍微正常一點的是數學,比如中考、高考,那就是正常的數學教育。其實自己也是很難分清楚界限的,因為不管是自己在學也好,還是說后來做培訓、做老師也好,奧數就是一種數學教育而已。最近這兩年社會上對于奧數卻是一片喊打聲,或許是對奧數過渡妖魔化了。
被妖魔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奧數跟公立結合太相近了,凡是跟公立結合走得特別近的事情,往往都有可能會被扭曲。
究其根源,其實還是在于高考這個標準上,因為中學想要選擇好學生的原因,還是要看中考和高考的成績,總體來說,高考和中考想要取得好成績,首先數學應該必須有一個好底子,又因為取消了全國統一的小升初標準,于是大家就紛紛拿數學的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一個標準、一把尺子。而這把尺子,實際上還是從高考標準延續下來的。
主持人:最近這幾年高考難度其實在大幅度調低。對于這種選拔性考試行,完全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只是大家把稍微難一點的列為奧數。從須老師的角度來講,奧數就是數學,數學也是奧數,不同的是角度、競技或者層次而已。
中國的大學對于有高中競賽經驗的學生,還是非常偏愛的。現在高招也有自主權力。你的奧數競賽成績優異,也是一種學識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奧數在中國確實被過渡的妖魔化了。
奧數本無罪,實際有罪的異化奧數背后的這支力量。那么打倒奧數,也并不能解決我們教育問題,但是一度把奧數變成了滯后的罪魁禍首,對學生的負擔也大,或者說對教育教學的擾亂也大。同樣,我們教育上一些改革措施也有這個問題,被輿論、被專家包含公知所裹脅,全面推出這種加分。像所有留學顧問都會告訴你,什么競賽成績最重要,如果出國留學,第一就是奧數,這種學科的奧數競賽,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現在你的學習、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其實和奧數都有不解之緣,你最早怎么開始做奧數的?
須佶成:最早的時候,應該是從小學開始的。大約在1985、1986年左右,有一個類似的培訓機會推薦學生去,當時因為數學成績比較優秀,自然抓住了這個機會,機緣巧合進入了重點中學成為第一屆數學實驗班學生。后來在中學讀了6年考進北大數學系。
選擇數學系,其實跟父母的關系也密不可分。因為我的母親在北大數學系待了四年時間,另外一個原因還是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進入數學系以后,班里的同學一半以上是通過奧賽保送的,而自己還是高考的學生,所以在跟大家交流的時候,在數學的送選上,跟大家還是有些差距,所以大一的時候非常努力。
后來,北大數學系成為北京數學培訓界的一面旗幟,大量的學生,大量的優秀的老師,都是從那里出來的。
歸根結底,機會與興趣是最大的主力。
主持人:從學奧數到今天,奧數給你帶來了什么?
須佶成:首先是對于學科興趣,如果只是平常課內的數學,不給自己多一些新的眼界、一些題目、一些挑戰,恐怕不會對奧數更有興趣,這是一方面。
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是在積累自信,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相對擅長的一面,我們都應該鼓勵他,在相對擅長的那一面,多去成長和發展,這個也是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的。奧數對于我來說,在數學或者理科方面稍微有一點感覺,所以等于創造了更多成長的空間和條件。
而當時未來的理想規劃是模糊的。當時大學同學的發展路徑非常趨同化。三分之一是出國,剩下的考研,再剩下的就是工作,當時的工作就是社會的熱門產業IT。
當時在研究生時其實也換過專業,從信息科技專業換成精算。對于未來為什么會選擇做高思?選擇做奧數老師?可以用機緣巧合來形容。其實當時是想到美國再深造精算專業的,到保險公司做結算。但事與愿違,因為9·11之后的拒簽使夢想破滅。
后來選擇了教學這條道路,也在這條道路上找到了成就感,自然也就朝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順利成章的進了某個培訓機構,當了奧數老師。
或許在課堂上獲得的那種感覺,孩子們對老師的眼神或者情感,是永遠都值得珍藏的一份東西。
主持人: 2010年初高思成立之后,遇到第一個棘手事情是什么?當時對于企業的發展是如何規劃的?高思之路是什么?
須佶成:2010年的中小學培訓行業集體爆發,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已有好幾家。可以說,不少企業已經進入了共產主義,而高思還在原始社會。到底該怎么去生存,怎么去發展,這是最棘手的事情。對于當時的行業爆發期,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如何生存下來?大家都知道,其實團隊里大家確實是名師,一定要保證教學質量。
高思對于本身教研的重視程度是極其高的,這樣可能在有些產品上有一定的優勢和特點,又保證了教學質量,這是生存的基礎。慢慢的,良性循環,教師隊伍也在逐漸擴大。
如果問高思之路是什么?總結一句話——走差異化道路。
首先是針對于自身情況,看看優勢在什么地方。從20年前,在人大附中開始做教學實踐工作開始,專心在做教研內容,寫書、做考試體系、考試的標準。
然后,要有什么樣的鋪墊,有什么樣的引入,最后還能達到這樣的高度,最后怎么去衡量孩子的能力,其實高思一直是按照這種思維做的。
高思優勢的資源全部集中在后臺,因為這個行業開始發展的時候,大多是分校制,而高思不是這樣做的。從體量上來說,不應該現在有一棟自己的辦公樓,高思的教學點才20多個,何況在2013年做這棟樓,我們就十幾個,這個應該稱之后教研驅動。
如果真正要追尋一下自己內心道路的話,高思內心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給更多的學生創造價值。這也是高思必須完成的使命。未來高思下一步道路,一定會跟互聯網結合。而結合互聯網最大的重點,就是在于我們不要沉浸在原來自己想構建一個什么東西上面。互聯網行業講的就是它希望用戶量更大,但是獲取用戶的一個前提是它要為更多用戶去創造價值,用戶才會使用你,才會關注你,所以對于高思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命題就是,打算給多少學生去創造價值的問題。
主持人: 到現在為止,在線教育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你怎么看?
須佶成:互聯網與教育它們之間是有統一性的。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生存都是極致地想去為用戶創造價值。同時,它要能為幾億用戶創作價值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個平臺級的互聯網公司,像阿里、百度、騰訊,都是這么做的。為用戶創造價值是互聯網行業的生存法則,一個永恒的法則。
教育行業的核心是為孩子創造價值,是他的成長,他的進步,這是家長內心最需要的。當然我們不見得限于這個成長只是在素質方面,你能讓分數成長,這也是成長。
如何為孩子創造成長價值?這是一個永恒的,即使用互聯網的思維、手段和方式來做,也是要解決永恒的問題,如果互聯網產品不去解決最本質的問題,它一定不可能成為一個教育互聯網有發展的產品。
所以結合互聯網做教育這件事情,一定是要把互聯網的一些手段方法,能夠吸收進來,但解決的本質問題還是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給用戶貢獻的就是價值。
如果為了孩子能夠進步成長,又結合高思自己的情況,其實老師是一個核心關鍵因素。孩子喜歡某一個學科,或者最近的學習進步速度快一點,我們會百分之八九十孩子都會說老師的影響最大,所以老師是其中一個核心的環節,那么我們可不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對于老師以及教學做出一些正向的幫助?這正是高思在實踐當中,找到了方法。
據悉,高思也將要推出新產品,解決核心問題,就是輔助老師的一個重要工具。而能夠迅速地能夠讓更多老師受益的一定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這個產品起到的作用第一個是能讓更多的老師自己的水平能夠快速地提升。另一個是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高思做了一些視頻培訓,課件非常清晰,可以說是非常實用的教材。
在商業模式上,主要還是針對教師做培訓,可以對中小學提供服務,也可以對培訓機構提供服務。這個是目前能夠看到一個模式。往后有沒有更大的商業模式,或許還是個未知數。
主持人:您怎么看目前市場的行為,或者市場的競爭?
須佶成:對于培訓行業來說,高思還是一個時間不太長的企業,而這個行業動輒都是十幾年的企業。在市場當中,還有一些相對于薄弱的區域,從生源量上來講,或者說高思的業務所觸及到的范圍,我們肯定希望這些薄弱區,學生的量和用戶量能夠快速提升。
而最近一段時間,一元概念被廣泛關注。這不是一個教育行業獨有的概念,而是一個很正常的促銷手段,是在吸引用戶。選擇這個方式是希望快速聚攏到更多的學生、用戶量,檢驗高思新一代產品體系的質量。在未來,在適當的時候一元課還會繼續推出。
相比去年,增長了100%以上的生源量。高思也希望能夠發現更好的教材,有更好的課件,更好的教學、更好的老師以及更好的服務,給客戶能夠留下更好的體驗。
結語:其實,一個企業、一個學校跟一個人是一樣的,核心就是揚長。千萬不要盲目補短,否則就是一條死路。是東施效顰。其實高思目前的道路完全是正常的,我們也期待高思未來有更好的產品回饋用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