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嶺南師范學院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情系嶺南夢隊伍下鄉的第二天,經過簡單而又莊重的開班以及捐書儀式后隊伍正式開課,支教組的支教之旅隨之開展。
放飛青春下鄉支教
情系嶺南夢社會實踐隊在經過大半個學期的準備后,終于踏上了下鄉支教的道路。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為情系嶺南,夢縈角尾,愛心助行,旨在密切高等教育與鄉村基礎教育的關系,符合大學生三下鄉宗旨。在下鄉前,支教組成員精心制作課表、詳細地對上課人員進行安排。當正式拉開本次支教活動的帷幕后,小老師們便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教案以及對孩子們的真誠走上徐聞角尾中心小學的三寸講臺。他們與報名參加此次活動的小學生經過一天的互動,關系變得十分密切,不少孩子已經信服情系嶺南夢的隊伍成員,愿意聽從他們的指揮。相信經過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們支教組成員的教學生涯會增加濃重的一筆,這個暑假也會因此變得充實,教書育人的夢想得以進一步靠近,青春得以升華,未來得以有所期待。一位支教成員講道。
開班儀式以及捐書儀式后合照 通訊員 彭嘉悅攝
特色課程領略未知
針對小學教學,小老師們制定了很多有趣的課程。除了小學的標準三大課語文、數學、英語,還不乏吸引孩子們眼球的特色課程。其中有手工課、普通話課、書法課等提升個人技能的課程,還教授孩子們基礎地理、歷史知識等課,連一向中規中矩的體育課也被武術、長繩以及籃球教學所取替。而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日語這項非小學標準課程。不少學生對此感到很興奮。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日語,都很期待這項課程。一位四年級的學生稱。這些特色課程是為了讓孩子們擺脫過去的那種傳統課程觀念,使他們更樂于去聽課、去接受新知識。精心準備課程的小老師們表示,他們旨在帶領孩子們看大千世界,領略世界各地人文以及自然的神奇,將知識以有趣的方式教授給孩子們。
志愿者為學生們在上武術課 通訊員 彭嘉悅攝
積極引導因材施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教育學生,教師諄諄善誘,因材施教。盡管支教組的成員都只是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但作為過來人,他們懂得如何理解小學生的心理,如何照顧小學生的情緒。在課堂上,他們積極引導課堂,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類型施教方式。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立場堅定,輕聲呵斥;面對不敢發言的學生,他們走下講臺,站在學生身邊,給學生信心發言;面對被孤立的學生,他們悉心了解情況,加以溫柔的開導。而對于突發情況,他們也有一手。
據了解,志愿者在第一天上課時,有一位幼兒園的小妹妹徘徊在三年級的班級門外,渴望地看著三年級的美術課課堂,正在上課的小老師留意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走向這位小妹妹。在了解到小妹妹沒有報名但是很想上美術課后,該小老師將小妹妹帶入教室,并為她安排了一個位置,最后這位好學的小妹妹畫出了自己的作品,獲得了小老師的好評。小老師在無形中保護了小孩子的夢想以及心靈,在小孩子的眼中,這是一次普通的課堂,但對于小老師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教學經驗。
志愿者幫小朋友折紙
臻于至善不斷成長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嶺南師范學院的校訓,在本次三下鄉活動中,隊伍成員所做的一切都在臻于至善。在這里,他們學習,在這里,他們教授,在這里,他們成長。他們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技能,培養出獨立自強的人格,更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跡。雖然三下鄉實踐活動只是短短的十天,但是對于小老師們和孩子們來說,這是一生難忘的記憶。此次活動,同學們進一步領略到教師的深層含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