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尋訪芷江和平城中的愛國人士,宣揚其優秀事跡,推廣和平文化。近日,懷化學院外國語學院和平文化之旅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前往懷化市芷江縣河西前街區探望抗戰老兵田德恩,并對田老做抗戰老兵專題采訪。
田德恩,現年95歲,八年抗戰軍人之一。田老于示范區加入抗戰隊伍時正值十三四歲,任通訊兵參與抗戰。抗戰八年,田老先隨七五軍抗日而后輾轉渝北四師。田老數年如一日地坐在電話前,直到抗戰勝利的消息從線的那頭傳到他的耳邊。
線兩頭的生死之隔
那是有一次比較驚險的經歷田老開始回溯八年抗戰中令他刻骨銘心的事紀。據他描述,在湖北宜昌珠寶山陣地,連隊遭到敵人進攻。田老及一名同事發現敵人對山頂通訊站進攻。兩人立即向上級報告,并得到了立即撤退的指令。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田老和他的同事兩人第一時間做的不是逃跑而是立即對電話線路進行拆除。戰時物資極其匱乏,而通訊設備作為軍隊的眼,更是彌足珍貴。兩人將通訊線路拆解,把電話機抱在懷中時,幾聲槍響告訴他倆日軍已然到了山頂。
當時我曉得跑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抱著電話從坡上滾了下去;我同事是跑的,后來才知道他被日軍打死了。沒想到只是一個決定,兩人從此生死兩隔。
我的同事啊。田老的兩只手指不自覺地往前方伸了伸,就數得出兩個,其中一個就這么被打死了。
他從山坡上滾下,從九死一生的險境中生還,然后抱起那臺電話機,又繼續著他數年的通訊兵生涯。懷著這份不畏艱險保護設備的精神,他循著這線終而聽到了勝利的消息。
抗戰后的見證者
田老指了指里屋懸掛著的幾張照片說:他們那時候資源匱乏,慶祝抗戰勝利都是指天鳴一兩槍。并沒有什么立功的獎品,偶爾有證書,也都在混亂中弄丟了。唯一留下來的,只剩下夫妻倆的結婚證明,懸在最高處裱好的兩張《湖北省天門縣人民政府結婚證明書》,書面畫著毛主席的頭像和十面招展開來的五星紅旗。
田老說抗戰勝利后,他們必須回到原住地。當他回到故土湖北時,卻發現自己已經在這塊地方舉目無親。無奈中,他在湖北開始了無根無依的生活。田老漂泊中在湖北做了一點生意來維持生計,最后攜妻子在芷江的前街定居了下來,一直生活到現在。
采訪時門外不斷有街上居住的民眾過來觀看,他們的年紀看起來還不足田老的一半。他們都是田老看著長大的,在他們的眼里,田老完完全全不是當年那個漂泊的退役兵,而是這條街扎了根般的見證者。
田老的這七十年
誰不愿意過太平日子呢?田老眼里泛著淚說道。
當被問道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有什么希望時,田老有一點激動。他希望當代的青少年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好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成為稱職的新時期新中國的接班人。說著他不由得喟嘆自己年事已高,沒有辦法再見證多久,還因此紅了眼眶。
最后,實踐團隊給田老播放了之前為他錄制后剪輯好的視頻。他指著電視屏幕說:這是我。這是那個抱著電話機從山坡上滾落的田老,也是漂泊后在芷江安定下來的田老,也是那個漸漸老去歸于平凡的田老。
看著視頻他一掃先前談及自己老去時的愁容。而這時屏幕里的田老也正好朝著鏡頭,他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
抗戰老兵田德恩的敬禮 鏗鏘有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