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尋找,7月19日上午,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的同學們終于在穿過一片居民小區后,來到了本次探尋紅色足跡之行的第一站重慶大轟炸北碚報警臺舊址。
這個報警臺始建于1939年,為了防止日本飛機的轟炸,預警市民所建。原配德國進口7.5千瓦銅制警報,抗戰勝利后移交給大明紡織廠,作為上班報時使用,現在很多年都沒有用過了龍江花園社區的保安王建叔叔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了報警臺的由來,你們能找到這里來真有心了,這里別看是文物遺址,卻很少有人知道。
重慶大轟炸是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華民國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間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里,我們特地制作了指路牌,想來重溫歷史的人們可以按照我們的指示找到這里,活動負責人顏城晨指指樹上剛剛掛好的指路牌說到,我們希望這里不僅僅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更應該成為中華兒女銘記歷史,感恩現在的一處寄托,墻上的每一處彈孔,都是一段無法抹去的記憶。安置好指路牌,服務團的同學們齊心協力,將報警臺周圍的垃圾清掃得干干凈凈。我們的行為也許微不足道,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這些抗戰遺跡的現狀,一起保護它們,提高警惕,不讓悲劇重演,服務團團員楊天潤如是說。
綠樹成蔭,雜草叢生,完全嗅不到戰火的味道,站在這里,耳畔似乎傳來凄厲的警報聲,仿佛日寇的飛機又要來狂轟亂炸了!小山包上的這個簡易的建筑,記載了血雨腥風的抗戰史,它矗立在這里,讓我們永遠記住曾經中華民族最深的創痛。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否認歷史就是重犯!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離開報警臺,團員葛欣冉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感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