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家鄉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建設與發展,也為以后主動參與家鄉的開發建設打好基礎。7月12日至7月16日,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覃懷文化探索團隊以點贊家鄉發展,助力文化傳承為主題,在焦作市進行了為期5天的覃懷文化探索之旅。
古縣修武千年獨厚
7月13日14日,團隊成員在學校南門出發。他們的第一站是古縣修武,修武商朝時名寗邑,周武王伐紂途中曾在此地駐扎練武,故得名。2006年修武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授予千年古縣稱號,列入中國地名遺產保護之列。
在修武,他們先后參觀了縣文化城,勝果寺塔及城隍廟等地。通過談訪,小組成員了解到:修武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奇峰70多處,景區眾多,其中被聯合國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的云臺山便在修武縣內。此外,修武歷史上名人輩出,漢獻帝的避暑二樂臺、魏晉時期竹林七賢隱居的百家巖及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采藥煉丹的藥王洞等古跡在這里都能找到。
在拜訪修武勝果寺及修武城隍廟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與守廟老人進行了交談。守廟老人向團隊成員們講述了城隍廟的建設歷程及發展現狀。
與圓融寺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學習
佛學古剎悠悠圓融
15日,團隊成員再次出發,到達焦作人民英雄紀念碑、焦作博物館和千年古剎圓融寺。1945年8月,在太行軍區第八軍分區的強大攻勢下,日軍舉白旗投降,焦作解放。為紀念為中華民族解放、為抗日救國而犧牲的烈士,表彰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太行軍區決定在焦作廣場建立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其正是現在矗立在焦作市東方紅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前身。
下午,隊員們來到了中國唯一一處以佛教圓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剎圓融寺。圓融寺全稱為圓融無礙禪寺。圓融為佛教語,其意為:破除偏執,圓滿通融。除此之外,圓融寺也是韓國圓融宗祖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團隊隊員一路登山而上,在參觀中逐步接受佛教文化的洗禮。隊員們來到客堂,與該寺院長老進行交談。寺院長老向隊員們講解了有關佛教人士普渡眾生的經典故事及圓融寺近年來與國內及國際上關于佛教圓融思想的重要佛學交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圓融寺佛學經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同時也提升了我國佛學圓融思想在國際上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壯大了中國佛學文化的內涵與精髓。
采訪最后,寺院長老告誡隊員:大學生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掉自己內心的那片凈土。佛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新一代人來傳承與發揚。
覃懷精髓文化豐碑
實踐最后一天,團隊成員來到了云臺山百家巖地區進行尋訪竹林七賢遺址調查活動。百家巖為河南省焦作市云臺山風景區正在開發的一處景區,極少有游客前來。小組成員通過村人帶路,一路爬山攀巖而行。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艱苦跋涉,小組成員依次到達了孝女塔故里及竹林七賢遺址。其間,團隊成員還偶遇了陳家溝太極拳張寶忠大師一行來此處拍攝太極拳文化的宣傳片,并與之進行了交流和采訪。
小分隊成員們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對家鄉傳統文化現狀、名人古跡遺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自身在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方面也有了新一層的認識。
家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讓人魂強夢繞的地方。經過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新一代的大學生應當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應當結合自己專業特點,通過走出校園,調查走訪,探古索跡等形式,進一步弘揚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專業素養,給自己的家鄉省份的文化傳播工作添磚加瓦,給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