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農業大學3D基因組研究團隊在解析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及其生物功能上取得進展,并于7月6日在《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題為《哺乳動物基因組中拓撲相關結構域的結構異質性和功能多樣性》(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in mammalian genomes)的學術論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信息學院生物信息系彭城副教授,第一作者是王小滔。
研究表明,染色質拓撲相關結構域是構成染色質高階三維空間結構的基礎,影響甚至調控著基因表達、DNA復制和染色體易位等基本生物過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NIH)啟動了4D Nucleome計劃,用于解析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在細胞發育和分化中的作用。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撲相關結構域在基因組位置上的穩定性和保守性,對其內部組織結構研究較少。該團隊曾于2013年在《核酸研究》上提出了一種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重建模型AutoChrom3D(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3, 41(19), e198),發現染色質高階結構存在著一定規律。基于前期工作發現,該團隊充分利用公共數據庫最新數據,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染色質拓撲結構域的內部結構特征,并定義了一種量化參數用于度量其內部結構特征,并揭示出染色質拓撲相關結構域在不同類型細胞中能夠發生顯著的結構變化,從而改變結構域內部基因的調控和表達模式。該論文也提供了計算量化參數的免費軟件(TADLib),為他人研究提供幫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