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凌晨,新中國現代醫藥工業的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沈家祥走完了94歲的人生。遵照他的遺囑,喪事從簡,家中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和挽聯。
拉開新中國現代醫藥工業序幕的有3個重要產品——氯霉素、青霉素、磺胺。沈家祥領導了氯霉素的研制,參與了磺胺的研制。60多年來,他在氯霉素、維生素、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全合成研究和生產開發中的貢獻,改變了我國的醫藥工業,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沈家祥1921年出生,1949年從英國倫敦大學取得藥物化學博士學位后,立即踏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后,他領導攻堅小組,僅經過4個多月就完成了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氯霉素合成方法研究。后來,沈家祥對氯霉素生產工藝進行重大革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氯霉素終于能夠迅速投入生產,標志著中國現代醫藥工業的發展進入了大規模、成批量生產的階段。
沈家祥曾說過:“讓中國老百姓吃上便宜藥、放心藥,是我一生的追求。”他的研究內容始終圍繞著國家和百姓需要而展開。當時,甾體激素的品種中有一個號稱“激素之王”的地塞米松,是“救命”的特效藥,但價格昂貴。中國如果要合成這個藥物,從原料的來源、工藝路線、生產技術等方面來說,存在很多困難。沈家祥就瞄準這個目標,用8年領導完成了地塞米松的合成研究。
2014年6月,沈家祥將自己和老伴陳燕娜多年的積蓄100萬元捐贈給了天津大學成立“沈家祥教育基金”,“希望這個錢主要用于發展研究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