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2天,鹿姐姐的辦公室里都會來不下2位小朋友。
于是,不用掐指算也知道,哦,要放暑假了。
孩子放假了,爹媽要上班,這仿佛是一對永久的矛盾體。這個矛盾,每到寒暑假便密集爆發。
嚴格意義上說,眼下還沒正式開始放假,因為到本周一,杭州主城區中小學的期末考試都考完了,可隔幾天還有休業式(本周六休業式,周日起正式放假)。所以很多家長說,這個矛盾,比正式放暑假更突出。
17%的家長
這幾天帶著孩子上班
“不能送回老家讓爸媽帶,只能自己帶在身邊。”有家長說。從這周,近1500位家長參與的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暑期去哪兒”調查結果看,這幾天,帶著孩子去上班的爸媽就占了17%;老一輩在杭州的幸福一些,21%的孩子被爺爺奶奶領走了;更忙的還是培訓班,占到27%;還有近300位家長表示,“小主的去處還在風雨飄搖中”。
就算熬過了這一周,接下來長長兩個月的暑假,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場精力和金錢的較量。
培訓班依然占據了主力,比例更是提高到了30%。而送回老家或讓爺爺奶奶領走的,比例卻降到了9%。看來,大部分年輕父母還是不太愿意做“甩手掌柜”,“不正經地說,擔心孩子去之前是正太,幾周不見變閏土。正經點說,老人難免寵孩子,送去前各種規矩做得好好的,回來全破功了。”
此外,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通常在小學三年級以上,有些家長會選擇把孩子獨自留在家中。“就是電腦、電視很難控制,只能靠他自覺了。”翩翩媽媽在升學寶后臺留言說。
當然,事實上沒有一個選項可以搞定一整個暑假的,所以30%的家長安排了兩項活動,還有10%的家長甚至定下了3項活動。
有位媽媽告訴鹿姐姐,女兒下半年要正式上小學了,7月先參加一個為期半個月的培訓班,然后全家出游10天,回來就到8月了,“我和她爹攢了一年的休假,全用光了,接下來只能跪求外婆‘接盤’了。”
和這位媽媽一樣,很多有經驗的家長,都會把年休攢到暑假來用。在選擇全家出游的家庭中,境外游和境內游的比例是6∶4。
不僅是拼精力
還得拼金錢
難怪有家長感嘆,不僅是拼精力,還得拼金錢啊。“一趟3個人的境外游,起碼2萬元打底。”所以升學寶調查中,對暑期成本的核算,在1萬~3萬元之間的有18%,5000元~1萬的有33%,當然還有39%的表示在5000元以下。
從表面看,這個數字還不算驚人,不過背后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參加調查的有70%的是小學及學齡前家長,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越大,暑假越燒錢。
鹿姐姐的一位同事,女兒下半年讀高中,所以這個暑假,她一口氣給孩子報了3個銜接班,“光培訓班的費用就靠8000塊了,這在同學里還不算貴的呢。”而直接的“后遺癥”就是,本來一年一度的境外游,今年“縮水”成境內游了,“本來這個周末的機票都定好了,結果女兒高中突然要分班考,這下又虧了一大筆。”同事欲哭無淚。
當然,花費越高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暑假就越充實、越有意義,但自己小時候“一根皮筋,一個沙包”就能消磨一整個暑假的時光,現在孩子的開銷還是讓家長們很有壓力。其中,家長們普遍覺得最大頭的開支,就在于夏令營或培訓班,占53%;其次就是全家出游,占40%。
“算賬的時候想,把孩子送去爸媽家,就不需要花錢了,再轉念一想,我是厚著臉皮把親爹親媽的人力成本給‘啃’了呀。”小周爸爸說,還有其他家長留言,孩子放老人那里,給錢他們肯定不要,只能不斷往那里運東西,也是筆開支呀。
答案曬完了,鹿姐姐只能感嘆一句:當爹媽的,都不容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