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味玩”,也別“逼著學”
暑假來了,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又開始焦慮起來。兩個月的時間,如何安排才能讓孩子的暑假過得快樂并且有意義?這是擺在家長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不上興趣班、輔導班?上什么樣的興趣班、輔導班?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如果不是孩子自己要求并且特別愿意學,家長不要在假期給孩子報太多輔導班。”平頂山市新華區實驗小學教師陳婭對記者說。
這是陳婭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的結論。
她曾遇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年新學期開始后,她發現班里有個孩子精神萎靡,而且有厭學傾向。詢問孩子的母親后,她得知,因為暑假上輔導班、興趣班的問題,這個孩子和母親常常爭吵。
“她早上7點上游泳興趣班,8點半趕回家吃早飯,然后再上英語輔導班。中午我要提前下班接她回家。吃了午飯,我再把她送去學奧數或者作文。我這一天來回折騰,全是為了她,但她不領情,不愿意上課。”這位母親說起來滿腹辛酸。
可孩子也有自己的理由。“明明放假了,為什么我比上學時還累?”一說起暑假的生活,孩子就哭了起來。
結果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管學什么都是人到心不到。因為學不好,孩子又會跟母親產生新一輪爭吵。“這是惡性循環。”陳婭說,“讓孩子學東西,本來是家長的‘好心’,但若不尊重孩子的意見,這‘好心’就會變成‘利刃’,傷了孩子。”
“假期教育應該杜絕功利性,回歸其本來面目。”陳婭說,“假期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緊張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社會,放松身心,強健體魄,全面成長。家長千萬不要把暑假變成孩子的又一‘學期’。”
放羊式的管理并不適合小學生,放任孩子“自由”地玩,可能會讓他們養成難以改掉的壞習慣
孩子不愿意無休止地學,那家長是否應該放任其“自由”地玩呢?
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放暑假還不到半個月,家住平頂山市滍陽鎮的王女士已經不止一次在QQ群里嘮叨:趕緊開學吧,省得兒子整天沉迷在電視和游戲中。
放暑假前,王女士的兒子每天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之內。放假后,王女士想讓兒子放松放松,就放任孩子睡懶覺、玩游戲、看電視。
本以為玩三四天,兒子就會收心開始寫暑假作業。沒想到兒子像脫韁野馬,怎么也進入不了學習狀態。王女士已經決定把家里的電腦拆了,網線拔了。“開學就要上六年級了,這個暑假千萬不能染上網癮。”王女士說。
平頂山市第十中學教師王玉告訴記者,10余天的放任足以讓一個有時間觀念的孩子變得生活沒規律,而長達兩個月的放任,將讓孩子養成“牢不可破”的壞習慣。
暑假,孩子最需要的是有計劃的生活以及父母的陪伴
怎樣才能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又有意義的暑假呢? “放任自流和硬逼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信任,幫助孩子在學習和休息間尋得平衡。”對于這個問題,一礦職工李新民有著自己的解答。
暑假一開始,李新民就和兒子商量,問他是否想上興趣班或輔導班。李新民的兒子喜歡畫畫,于是選擇了繪畫興趣班。由于開學就要上小學三年級了,所以在李新民的建議下,兒子又選擇了作文輔導班。
“這幾天,我正和他討論,準備讓他自己制訂一個暑假計劃,將自己每天要干的事安排一下。”李新民說,“寫暑假作業,讀課外書,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這些都應該被納入計劃中。”
除了跟孩子一起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外,家長還應該在暑假期間多陪陪孩子。李新民從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中獲知,許多孩子在暑假“玩瘋”收不攏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理壓力過大,需要宣泄。宣泄可以分為動態宣泄和靜態宣泄。“旅游、爬山等與大自然接觸的活動就屬于動態宣泄,上網、玩游戲和看電視等則屬于靜態宣泄。動態宣泄后,孩子很容易恢復平時的學習熱情。靜態宣泄不僅效果遠遠低于前者,還會讓人成癮。”李新民說。
因為李新民工作忙,所以他妻子準備過幾天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因為孩子對小動物很感興趣,我們將目的地定在了鄭州海洋館。”李新民的妻子說,“讓孩子在玩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假期的最后一周也很重要。” 李新民說。
以往暑假結束前,李新民會引導兒子做3件事:逐步把生物鐘調整到上學期間的作息狀態,早睡早起有規律;溫故知新,將上學期的知識點復習一遍;確立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