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21日發表題為《為什么美國城市爭搶吸引移民》的文章。文章中表示,美國許多擁有大量移民人口的城市都有蓬勃發展的當地經濟,如今,全美的地方政府都開始爭先恐后地吸引移民,希望復制那些大城市的成功模式。
該篇文章中說,盡管有關移民的種種負面流言相傳已久——他們搶走美國人的工作,不交稅,榨干經濟成果,還讓美國變得不再像美國,但事實并非如此。
充足的證據表明,移民給美國帶來更多商業機會,重振勞工市場的活力。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數據顯示,2006到2012年,硅谷超過五分之二的新創科技公司中,至少有一名創辦者是出生在外國的。彭博領導的新美國經濟伙伴關系組織(Partnership for a New American Economy)所編制的報告發現,2011年,由移民創辦的小商業占了全美新興小商業的28%。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家喬瓦尼.佩里(Giovanni Peri)的研究指出,美國居民所持有的有效專利證書當中,有三分之一屬于移民。他還指出,移民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并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對美國人就業人數的凈增長既不產生積極影響,也不產生消極影響。因為移民和美國出生長大的人本來就傾向于找不同的工作。
當然,對于連高中文憑都沒拿到的美國人來說,外來移民確實是個麻煩。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博雅思(George Borjas)的研究發現,在1990到2010年期間,無證移民的涌入或導致讓高中輟學的美國人工資低了6%。
但總體上,移民對美國經濟和勞工市場的發展絕對利大于弊。文章指出,全美吸引移民最多的四大城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休斯敦——都是經濟巨頭,經濟產值總量占全美GDP的五分之一。在紐約,2011年的勞動力中移民占44%;在洛杉磯及其周邊,其2007年經濟產值的三分之一都是移民創造。
而當移民學習英語并規劃入籍之后,他們為美國經濟的貢獻更多。紐約等幾大城市有著敦促移民融入主流社會和經濟的傳統。其他地方可能在這方面稍欠經驗,但也正在逐步改善。
以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為例,自2000年以來,納什維爾市區的移民人數已經翻倍。2000年到2012年,當地新增人口總數中有五分之三是移民;移民人數總量已占當地人口的八分之一。
新美國經濟伙伴關系組織的數據顯示,移民自己創業的意向是土生土長納什維爾人的兩倍。在建筑、健保和酒店業這些重要的當地產業中,移民也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納什維爾張開雙臂歡迎移民,其不少做法正被全美的其他城市效仿。首當其沖的是當地一個名為“田納西歡迎”的非營利性組織。該組織在納什維爾周圍用大幅廣告牌打出歡迎移民的標語。
自2009年起,舊金山、費城等57個美國城市和縣都開始采取各種“歡迎”舉措,由當地政府制訂幫助移民融入社會的計劃。
移民如今占全美人口的13%,是不可忽視的生產力和消費者市場。到了下一代人這將更加明顯:美國每4名18歲以下的小孩中,就有一人的家長是移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