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老師受學生歡迎?有的學生認為,與學生交流互動頻繁、樂于解決大學生問題、學識淵博者受歡迎;有人認為能叫出學生姓名,與學生打成一片者受歡迎;有人認為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條理清晰者受歡迎。五花八門的回答中,與學生在一起的老師最得人心。第三屆我最喜愛的十大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馮虎元教授也是因為常與學生在一起而備受喜愛。課堂上,他是恩師;實踐中,他是攝像師;運動場上,有他矯健的身姿,運動場下,有他鏗鏘的吶喊聲無論是在教學科研的一線,還是課外實踐的第二課堂,馮老師總是傾其所得滿足學生之所需。
傾心執教 堅守教學實踐
馮虎元老師自任教以來一直從事于本科生的《植物生物學》、《資源植物學》和《生命科學導論》以及研究生的《共生生物學》和《菌根生物學》的教學及實驗指導工作,長期的一線工作使馮老師將自己所知所學傾入到教學中。
為師之道,在于傾心執教,堅守野外教學。對于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來說,野外就是教學和實踐最好的契合場域。在野外實習方面,馮老師常常是同學們追捧的植物鑒定方面的明星,馮老師每年都會參加本科生2周的暑期野外實習活動。采訪中有學生說:眾所周之,野外考察又苦又累,而且還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是馮老師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使得我們學生能夠從課堂走向大自然。馮老師的生動實踐告訴同學們一個身體力行的概念,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自然的一個過程,是興趣所向。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馮老師編著了《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教程》一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無論是年輕時的助教、講師,還是如今的知名教授,他對待教書和育人工作從來都是一絲不茍。也許很多人會疑惑,青年教師現在在實踐教學面前都顯得懈怠或者手足無措,為什么馮虎元教授仍然樂此不疲。馮教授告訴記者:我課堂講授的《植物生物學》是學院的基礎課程,而生命科學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育人是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重點方向。《生物學野外實習》是生命科學專業的必修課,需要由有長期實踐經驗的老師擔任才能講通、講細這門課,所以我很樂意也很愿意野外實習。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他對課程內容已了如指掌,但他還是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認真準備每一個課件、每一個講授環節、每一節課。在課堂上,學術中的生澀詞語常常可以被馮老師化作生動形象的例子,這不但加強了學生們的記憶,而且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記者在采訪萃英學院同學時了解到:馮老師的課堂是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歡顏。在上實驗課時,馮老師準備好厚厚的植物鑒定本,將自己采摘的植物發給同學,然后指導鑒定。經常的情況是,馮老師耐心負責地手把手教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而這種指導甚至簡單到教學生練習做植物徒手切片。
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馮老師以身作則的人生態度對每個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尊重學生個性的存在,鼓勵同學個性的發展。他常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自己,他鼓勵學生們拓寬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經師易得,人師難得。生命科學院2009級的一名同學告訴記者,我們總可以看到馮老師作為給隊員們吶喊助威的支持者,同時還看到馮老師作為賽場上一名不可或缺的參與者,積極參加運動會。正是他才讓整個活動變得融洽和諧,而這種積極的參與和樂觀的態度同時可以更加真切地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學校舉行的科技創新、體育藝術節、學風建設月等多項活動中,學生們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多次獲得多項獎勵,這既鍛煉了同學們的綜合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素養。
馮老師是科研道路上的一盞指明燈,為同學們的科研學習提供他力所能及的幫助。2009級推免生孟益明向記者介紹她的創新創業計劃和君政學者項目都是由馮老師指導的。她的《萃英山四種錦雞兒屬植物叢枝菌根生態特征比較研究》和《不同物候和物種對三種錦雞兒屬植物根系叢枝菌根的影響》選題是與馮老師討論論證后形成的。她在遇到科研瓶頸時會向老師咨詢,馮老師常常提出自己的見解。孟益明說:馮老師在項目進行中指點學生非常認真,他會及時了解科研進展,如果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即使馮老師在外地,他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通過電話或郵件的方式幫我們分析、解決項目中的困難。馮老師不但給了學生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可以在知識的世界里遨游,而且是學生迷茫時期的燈塔和啟明星,在科研道路上引導學生一路向前。他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
醉心科研 堅持前沿科學
馮虎元教授2001年獲蘭州大學生態學專業環境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2004年度在英國約克大學生物系Alastair Fitter教授(和Peter Young教授實驗室做訪問學者,2002年3月-200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攻讀在職博士后,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他先后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2部。同時先后主持973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其他部門計劃等項目,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科技部國家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研究。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馮老師總是保持著前瞻的思想,能夠及時把握多個科學領域的科研動態,并能夠很好地結合本土資源和優勢,抓住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兩原和寒區、旱區兩區這樣的特色,做西部文章。目前主要從事于高原凍土工程走廊環境演化及其對工程穩定性影響機制和放牧和施肥條件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菌根真菌互作機制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科學技術的進程日新月異,但是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如今馮老師再一次把握時代科技前沿,將科研工作朝著綠色和環保邁進,努力使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指導者的角色。記者采訪了現已留校工作的馮虎元教授的學生潘建斌告訴記者:我現在從事的就是學生實驗教學,同時我也帶學生野外實習。我的這些教學方法受馮老師的影響很大,馮老師善于啟發人,很有親和力。野外實踐的時候,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敦促我們抓緊時間,最快的小組馮老師請吃西瓜哦。說到這潘老師樂了起來,馮老師的課會讓人有一種感動,因為他常常念著學生所想所需,課堂很輕松。馮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學識淵博,他孜孜不倦、辛勤付出,厚積薄發的過程無時無刻都感染和熏陶著學生,使他們終身受益。
一所大學,學生與教師之間,是一組互動體,學風與教風之間,是一個互動關系。教師的教風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學風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正是這一群又一群的默默奉獻的可親教師匯聚成了做西部文章,創一流文章的蘭大夢的強大基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