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大,有這樣一個本科班級:今年39名畢業生中,38人到國內外頂尖大學繼續深造。這個班就是“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這個已有三屆畢業生的班級,平均深造率超過98%。“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是中科大因材施教培養理科人才的一個“樣本”。“我們創辦嚴班,就是要讓熱愛物理的同學有機會成長為出色的物理學家,幫助大家實現物理夢。”中科大物理學院副院長、嚴班項目負責人王冠中教授說。
如何科學“選苗”?
——錄取不完全按考試成績,關鍵看他對物理的興趣、理解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
“嚴濟慈班的設立,就是為了培養未來活躍在物理及相關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中科大“嚴濟慈班”主管教授曾長淦表示。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者之一,曾擔任中科大校長。由中科大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09年聯合創辦的嚴濟慈班,創辦第二年就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嚴濟慈班”是如何科學“選苗”的?曾長淦介紹,該班從中科大物理學院和少年班學院本科生中選拔,以新生進校后的入學考試成績為基礎,結合物理冬令營、高考情況和教授推薦,確定面試名單,由物理學院和物理所組成專家組面試甄選,初次招30人左右。
“錄取并不完全按照考試成績,關鍵看他對物理的興趣、理解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曾長淦說,后面的補錄也是如此。他透露,曾有個學生大二時想進“嚴濟慈班”,成績很好,但面試發現他對物理并沒有真正的興趣,最后沒錄取。而有的同學成績稍微差點,但“跟老師談起物理來手舞足蹈”,不時擦出“火花”,這樣的學生受歡迎。
如何科學“育苗”?
——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科技前沿,更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的重大需求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與普通班相比,“嚴濟慈班”培養方式上有何獨特之處?曾長淦介紹,該班按物理大類培養到底,重視基礎,不細分學科方向。必修課只要求到物理類培養方案的前三層次,即通修課、學科群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我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知識強調面要寬、線要深,不求面面俱到,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學習,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支持和指導。 ”
課程體系雖沒有多大變化,但對教學模式作了重要改革。“嚴濟慈班”教學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大班主講、小班討論”模式,即“嚴濟慈班”與其他班學生一起上課,另外為“嚴濟慈班”配備專門教師負責課程討論和研究性學習。二是“小班雙教師”模式,即“嚴濟慈班”單獨開課,配備兩名教師。老師可結合自己的科研講授,內容更深、更前沿。三是“小班單教師加主輔導”模式,即“嚴濟慈班”單獨開課,另外配備輔導老師。
對理工科大學來說,人文素質往往是人才培養的“短板”。為此,“嚴濟慈班”專門開設“嚴濟慈講座”,邀請國內外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學校特別提出要求,除科技前沿外,講座“要關注更廣泛的問題,引導同學們關心國家的重大需求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如何為學生投身基礎科研提供便利?
——提供交流平臺,讓學生進入國際著名研究組學習,開拓視野,提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將赴美國密歇根大學讀博的劉長江,是2011級“嚴濟慈班”學生。在他眼里,學在“嚴濟慈班”有許多優勢,上課有最好的老師,可以很方便地到中科院物理所參觀學習、做大學生研究計劃或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有“午餐會”可與“大牛”面對面等。“但最大的優勢,是本科期間都有機會到國外一流大學交流學習。”劉長江告訴記者。
“培養未來領軍人物,必須到最好的地方去學習,以開闊視野,提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曾長淦說。為此,該班設立了國際交流合作委員會,利用校內教授的海外聯系和該校豐富的海外校友資源,建立外國專家庫,并與國際名校建立穩定的學生交流渠道。“嚴濟慈班”的階段性目標,就是讓學生進入國際著名研究組學習。今年繼續深造的38名畢業生中,30人到國際頂尖大學讀研。
“‘嚴濟慈班’是科大英才教育的一個縮影。”中科大教務處處長周叢照說,自2009年以來,中科大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聯合創辦了11個科技英才班,目前平均繼續深造率近95%,其中5個英才班入選教育部“拔尖計劃”,顯示出投身基礎科學研究的志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