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高考都有太多的事情發生,最近復旦大學又火了,重慶考生文科第一名與復旦大學簽訂確認書卻終未被錄取一事在網上開始引起熱議。不僅僅是重慶考生發生了這一案件,北京的考生也與復旦大學簽署同樣的確定書最終也未被錄取。
北京考生放棄人大,選擇復旦
據北京的考生小曹介紹,高考成績出來的當天,復旦大學的招生人員就打來電話詢問,小曹雖然已經把人民大學作為首選,但是考慮到復旦大學開出的“優先選專業的條件,小曹簽署了《2015年復旦大學專家組咨詢確認書(甲)》。在確認書中,小曹被確認為復旦大學的“高考推薦生”,只要第一志愿填報復旦大學,且成績達到當地調檔線,將擇優錄取到小曹選擇的專業。
小曹把第一志愿隨后改成了復旦大學,今年復旦大學調擋線高達664分,比小曹高考成績多出一分,小曹未能被錄取。這種誤導學生的行為,還能取得考生的信任嗎?
小曹僅僅是個人的案例,和小曹遭遇相同的還有很多人,現在新聞已經報到,希望大家避免這樣的失誤就可以了。
高校與考生錄取前簽訂有關協議,考生未被錄取這樣的新聞不在少數,然而現在一樣成為了”預錄取“屢禁不絕已成頑疾,在2012年起教育部就頒發了相關禁令,明確規定“在錄取工作結束前,高校不得以各種方式向考生違規承諾錄取或簽訂‘預錄取協議’或以‘新生高額獎學金’、‘入校后重新選擇專業’等承諾吸引生源”。
但現實中,此類現象屢禁不絕。2015年6月底,清華北大兩家名校還曾因招生在微博上“打架”,其中也曝出“拿錢誘惑考生”等內幕。
不得不說,中國的教育已經變形,為了生源各大院校也開始不斷的使出各種招數,不得不感慨,誠信沒了,教育到底能怎么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