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由陜西師范大學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瑤族、土家族、白族、彝族學生等9個民族成份構成的少數民族學生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該團隊以中華民族一家親,青春愛國一條心為主題,牢記習總書記八字真經,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意義深遠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在圣地延安掀起了最炫民族風。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來自于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學生麥麥提奧布力喀斯木說:看到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奮斗的艱苦歷程。我深有感觸,每個人都應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我們民族大家庭的和諧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少數民族風俗文化宣講會上,云南籍的回族學生賽健超介紹了本民族的風俗文化;在陜西省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高校聯誼會上,湖北籍的土家族學生李金玉為大家表演了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擺手舞,贏得了現場的陣陣喝彩;在壺口瀑布,伴著黃河雄壯磅礴的濤聲,全體成員朗誦了《黃河頌》部分篇章,親身體會到了以中華母親河雄偉氣勢為代表的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該團隊相繼參觀考察了棗園革命舊址、張思德紀念廣場、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南泥灣舊址、延安大學校史陳列館等革命遺址。活動期間,還舉辦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現場簽名活動、團結杯籃球友誼賽等活動,并集體觀看了大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成員們深深感動于新中國的大愛精神和純真情懷。
據悉,該教育實踐團是陜西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中唯一一支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實地參觀、考察革命舊址,學習、領悟延安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團隊。此次實踐活動體現了少數民族大學生追尋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接受偉大的愛國主義洗禮,堅定愛國主義情懷,以青春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奏響民族繁榮新樂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和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和歷史觀,更加堅定陜西師范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