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015年執業藥師的改革,《中藥化學》已被調整為中藥專業知識一的內容,考生的備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甘草
1主要成分: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含量最高。甘草皂苷又稱甘草酸,為甘草中的甜味成分。
2《中國藥典》:將甘草和炙甘草的質量控制成分定為甘草皂苷(甘草酸),對照品采用甘草酸銨,同時將甘草苷也列入質量控制成分之一,對照品采用甘草苷。
3性狀:
1)無色柱狀結晶,mp 220℃(分解), +46.2°。
2)甘草皂苷易溶于稀熱乙醇,幾乎不溶于無水乙醇或乙醚,但極易溶于稀氨水中,通常利用該性質提取甘草皂苷。甘草皂苷水溶液有微弱的起泡性和溶血性;甘草皂苷可以形成鉀鹽或鈣鹽形式,并存在于甘草中;甘草皂苷與5%的稀硫酸在加壓、110~120℃條件下水解,可生成一分子的甘草皂苷元(甘草次酸)和兩分子的葡萄糖醛酸
4生物活性: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樣的生物活性,臨床上作為抗炎藥使用,并用于治療胃潰瘍,但只有18-βH的甘草次酸才具有ACTH樣的作用,18-αH型則沒有此種生物活性。
5提取方法
1)甘草酸銨鹽制備:由于甘草酸皂苷分子中含羧基,可以使用堿溶酸沉法進行提取與分離。
2)甘草酸單鉀鹽的制備: 甘草酸不易精制,一般需制成鉀鹽才能進一步精制成純品。
3)甘草次酸的制備: 甘草次酸可以通過將甘草酸單鉀鹽進行部分水解制取,得到的甘草次酸粗品經乙醇重結晶得到甘草次酸晶體。
6甘草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甘草毒性甚低,有潴鈉排鉀作用,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過量服用可發生浮腫、氣喘、頭痛,伴以高血壓、肺水腫,對老年患者可引發心臟性氣喘等;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狀腺功能,有降低基礎代謝的趨勢。臨床應用應注意。
甾體皂苷元的IR光譜特征
1C-25的立體異構的區別:
1)25D甾體皂苷有860cm-1、900cm-1、920cm-1及980cm-1四條譜帶,其中900cm-1處的吸收較920cm-1處的強2倍,
2)25L甾體皂苷在860cm-1、900cm-1、920cm-1及980cm-1處也有吸收,其中920cm-1處的吸收較900cm-1處強3~4倍。
2羰基C-11或C-12位是否形成共軛體系:
1)甾體皂苷元的C-11或C-12位有羰基(非共軛體系):則只在1705~1715 cm-1處有一個吸收峰,且C-11位羰基比C-12位羰基頻率稍高。
2)C-12位羰基成α,β-不飽和酮的體系(有雙鍵成共軛體系):則在1600~1605 cm-1(雙鍵)及1673~1679 cm-1(羰基)處各有一個吸收峰。
3)有雙鍵的甾體皂苷:在1580~1680 cm-1有紅外吸收,在3070~3085 cm-1和680~980cm-1處可見較弱的吸收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