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和政府提供高水平決策咨詢服務,是高校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長期以來,高校專家學者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近三年來,高校提供咨詢報告和政策建議2.6萬余份,其中1.4萬余份被采納。同時,我們通過推動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轉型升級,著力辦好《高校智庫專刊》,舉辦“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等舉措,引領和帶動高校智庫創新發展。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高校智庫建設仍明顯滯后,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有重要影響的智庫還比較少,有分量的成果還不多,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創新。
當前,教育部正有序實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為宗旨,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建言獻策質量為根本,形成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高校智庫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為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強大智力支持。我認為,進一步推進高校智庫建設,還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立足自身優勢,實現整體規劃和專業化發展統籌推進。高校智力資源豐富,學科門類齊全,對外交流廣泛,具備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理應在推進新型智庫建設方面走在前列,發揮表率作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校需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發揮好主力軍作用,加強高校智庫建設整體規劃和科學布局,匯聚資源,整合力量,做大底盤,充分發揮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輿論引導、公共外交五大功能,產出高水平的智庫成果。
二是圍繞重大亟需,實現基礎研究與對策研究有機結合。能否拿出實用、管用的政策建議,是衡量智庫水平的重要標志。要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的政策建議,必須發揮高校基礎理論研究實力雄厚的優勢,堅持打深井,做長線,為提升對策研究水平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政策研究反過來可以推動基礎研究進一步深化,突出基礎研究的問題導向,完善基礎研究的理論體系,實現基礎研究和對策研究的有機統一、互補融合。
三是深化綜合改革,實現高校職能與智庫功能的有機對接。智庫建設與高校發揮固有職能并不沖突,二者可以共存互促。高校為智庫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學科依托、深厚的學術積淀和充沛的智力支持,高校智庫功能的發揮也將助推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問題意識、激發人才創新潛能。建立以政府、企業、社會等用戶為主的評價機制,把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實際貢獻作為核心標準,加強績效評估。構建靈活高效的智庫運行模式,探索建立第三方遴選、協議制管理、后期贖買式資助、實際用戶評價、動態流動等新機制,引導智庫科學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