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一屆畢業生要離開這青蔥校園。時光匆匆,2011年成立的蘇州大學敬文書院,也將見證首屆畢業生以各種形式向社會、向校園釋放他們的光和熱。最近他們陸續交出的“成績單”已相當喜人:28.4%的學生順利免試升讀碩士研究生;48.9%考研、出國深造,一批同學已經被國際名校錄取;還有的同學走進“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大使局”創造性地開展實習活動,有聲有色,好評如潮,實習單位希望他們中更多人“愿意留下”。
在獨特的TATE模式下,近400名敬文學子在全面發展,像滿園樹苗在春光中拔節成長。日常學習中他們不忘初心,走出社會輻射社會,金雞湖馬拉松全程都閃耀著他們志愿服務的身影。在導師們的帶領下他們發揚鉆研精神,前往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探索離岸貿易的發展,形成了新穎的思考。在不久前的蘇州大學教學改革優秀成果評審中,敬文書院獲得了一等獎的榮譽,是對這個江蘇省首家住宿學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前沿中所做出的實踐成果予以的肯定。
在蘇州大學敬文書院的建設道路上,導師制的改革與完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輸血”到“造血”,從漸行漸遠的師生關系到親密互動的社區共同體,從“滿堂灌”式的課堂教育到啟發式、引導式、實踐式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書院導師制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完美融合,打造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平臺,促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內生動力,助推其永續發展。
從“使強”到“自強”
在劍橋、哈佛等國外著名大學的“住宿學院制”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等管理模式中,導師制始終是書院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元素。而反觀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客觀來看,師生關系漸行漸遠的問題相當嚴重。蘇州大學敬文書院博采眾長,汲取西方住宿學院制及中國古代傳統書院教學互動的精華,留存于體系內,同時結合自身情況,經過消化和改良,尋找到一條符合國內高校實際的導師制發展道路。
敬文書院設立了四類導師,即學業導師、常任導師、社區導師和助理導師,他們各司其職,在學生培養中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常任導師在書院中可稱為是學生“最親密的朋友”,他們全面負責教務、學務和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之責。他們駐在書院內,事無巨細地為學生著想,在生活中、心靈上,都是敬文學子最堅實的支柱和溫暖的港灣。學業導師是重要支柱,敬文書院匯集了來自各個學院的資深教師,形成了優質的導師資源,除負責專業學業輔導之外,著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并發揮人生導師的作用。他們用細致耐心的輔導,定期的共膳交流以及各類導學活動的組織,既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也讓師生關系走入親密互動的新階段。另外,社區導師和助理導師作為導學工作的有力輔助,為書院日常運行提供保障,使得書院導師制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敬文書院全程全員導師制,從硬件和軟件上實現了對學生全系統、全方位的導學。書院設置咖啡吧、談心室、閱覽室以及固定的學業輔導辦公室,為師生互動提供平臺,在社區化的管理模式中,師生實現了零距離的互動;導師資源的集萃、各類導學活動的組織,綜合性全方位地提升了學生素質,從過去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感、主動性和切近力,提升了內生動力。
敬文書院的宋為基老師,是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資深教授,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當被問及為何樂于長期擔任駐院學業導師時,宋老師說:“一接到書院的邀請,我感到這是一個新生事物,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自然同意來擔任學業老師,還特意設立答疑坊,方便隨時解決學生的問題。”識途老馬的舐犢情深,正是導師制打造親密師生關系的深刻內核。
江美福老師來自物理與光電·能源學部,同時也身兼敬文書院的學業導師,他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以導師為主體的親密互動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每周末江老師都會抽出時間將學生們聚在一起,耐心聆聽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一一悉心解答。“我們時常接到來自江老師的問候,他是我大學生涯中遇到過最親切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一位敬文學子如是說。從“漸行漸遠”到“親密互動”,這是高等教育中改善師生關系的一大步。
從“漸行漸遠”到“親密互動”
敬文書院著力于學業導師的個性化指導,常任導師的切近性輔導,社區氛圍的人性化營造,以及貼近學生的三大核心計劃的實施,是以培養學生內生動力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理念的貫徹。一切都以學生成才為中心,所要實現的是從“輸血”到“造血”,從“使強”到“自強”,從知識灌輸到自主探索的內生性轉變,書院著眼的不是學生在校期間的成績,而是永續發展的能力。
學業導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利用自身的專業資源帶領學生走進蘇州知名企業,以實踐促思考。每個假期學生通過閱讀導師推薦書目中的讀本,撰寫讀書筆記并相互交流,思維由此碰撞出火花。2015年4月,學業導師王俊教授帶領著十余名敬文學子走進了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導師基于書院“3I”科研課題,用實地考察調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從而使學生能夠自發地去思考,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14年,敬文書院改革敬文講堂教學模式,首次采用MOOC式線上線下聯動教學,提供線上視頻資源自主學習,線下面授課直觀高效教學。同時開設創新探索課程及藝術審美課程,將小組討論與課堂研討相結合,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及學生的自主思考。由此,從“滿堂灌”式的灌輸教學轉變為個性化、實踐化、啟發式的引導。比如,以“3I”科研項目為平臺,通過實踐讓學生帶著書本走出校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我學”在這里真正轉變為“我要學”。
外國語學院的陸洵老師是敬文書院法語專業的學業導師,他不僅負責敬文書院法語專業學生的學業輔導,還利用周末為全體書院學子開設第二外語課程講授法語入門。他獨特精湛的知識講授、認真負責的授課態度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使得同學們在每周兩小時的課程中受益匪淺。許多同學因此對法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參加第二外語課程的敬文學子都順利結業。在敬文書院中,像陸老師這樣的導師還有很多,陸老師是書院學業導師的一個縮影,他們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堅定地前行著,使敬文學子收益良多。
從“學業導師”到“人生導師”
敬文書院導師制中的另一重要內涵,是導師對學生的幫助不再局限于學業,而擴展到人生的指引。據相關調查顯示,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在敬文書院,初入大學的迷茫無措,遭遇困難的無處傾訴,都在導師溫潤如水的幫助下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敬文書院開設每周一次的“學力加油站”,面對面答疑解惑;開展以學業導師為軸心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輔導坊”,助推學生個性化發展;營造“共膳文化”,在師生共膳中拉近距離,共話未來。
敬文書院的林紅導師,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她的學生在談及林老師時總有說不完的感恩。“除了學習方面,她更關心我們的思想與狀態,尤其是進入大學以來能否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敬文書院2011級博學班學生曹毅用一篇長文描述了他與導師之間的故事。“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與林老師相處的日子里,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這句最美麗教育格言的真諦。”今年即將畢業的曹毅,現已成功申請前往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繼續深造,他說,如今的成功與書院和導師對他的關心和支持密不可分。他口中的林老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利用每個周末為學生答疑,為書院學子的人生之路提供著“導向”的幫助。
“大學的學習生活與中學階段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學生因為適應不了而荒廢了四年的時光。”敬文書院的學業導師們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輔導學業的同時,也對學生們的大學生活起著指引作用。大學不僅是一個汲取知識的殿堂,更是學習為人處世的微型社會,導師也不僅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長輩、一位益友,引領學生明確自己人生的航向。在“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坊”中,導師進行個性化一對一輔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全方位剖析,使學生走出迷茫,提早準備、提早規劃,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共膳制度”的建立,則給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寬廣的平臺。書院邀請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校內教授以及書院學業導師共同相聚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與知名人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利用他們的人生經歷為學生進行經驗指導。書院導師制從“學業導師”到“人生導師”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激發了對人生規劃的自主意識,創造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從“漸行漸遠”到“親密互動”,從“自強”到“使強”,從“學業導師”到“人生導師”,敬文書院導師制將“輸血”變為“造血”,在不斷加強改革、增強互動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內生動力,助推其在自我完善中求得永續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