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黑龍江省2011年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將拉開帷幕。今年,我省報考公務員人數激增,是什么原因持續催熱公務員招考,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平均35人搶一個職位
總報名人數達到15.7萬人
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考錄處處長趙軍介紹,今年我省公務員考試總報名人數達到15.7萬人。經過繳費確認的考生有9.3萬余人,今年報考公務員人數比去年多出三分之一。我省今年將招錄4462人,較前一年增加了近千人。招錄人數的逐年上升,表明政府部門對于公務員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這也拓寬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趙軍介紹說,今年報考人數多的一個原因是有些綜合性崗位的限制放寬了,目的是為了不拘一格選人才。如除公安系統的職位以外,對性別幾乎沒有限制,大專生職位比例增至40%左右,另外,應屆碩士研究生(論壇) 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
“高燒不退”緣于求穩
“鐵飯碗”吸引就業者趨之若鶩
有人用“高燒不退”來形容公務員報考熱。一家提供學習內容搜索服務的網站在一項關于最想去就業的單位的調查顯示,50%的學生把考公務員排在第一位,20%的學生把事業單位排在第一位,20%的學生把國有大型企業排在第一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仍為大學生的首選。有關人士認為,對工作的現實需求,讓更多人選擇了報考公務員,所以實用主義訴求和趨利心理也是公務員受到追捧的一個原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北農業大學一個畢業班的近十名同學放棄了在各種招聘會上奔波,都選擇了把“寶”押在公務員招考上。2010年國內一家婚介網發起的“從事哪些職業的男性對女性最有吸引力”排行榜顯示,政府機關公務員以明顯優勢位列第一。
有人認為,公務員有明顯的職業屬性,并非每一個人都適合當公務員。當被錄用的興奮退去后,公考生們面對的就是公務員簡單重復的工作。記者在國內最大的公考論壇里發現,不乏一些因重復工作感覺缺少激情而表達無奈的帖子,還有人在網上“曬”出“公務員生活”,在這個網絡日志中,能明顯感受到一個年輕人的迷茫、猶豫甚至煎熬。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的調查結果表明,公務員職業出現工作倦怠比例最高。如果不能消除這種職業倦怠,尤其是在新入職的年輕人中任由蔓延,損害的將是公務員群體和政府事業。
追求穩定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想法。數據顯示,自1996年實行辭退制度以來至2003年8年間,全國公務員辭退率僅0.05%,人員流動率為1.25%,是“最穩定的群體”。
就業政策亟待激活
引導大學生創業或基層就業
“還是應該引導樹立多元化的擇業觀念。”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副處長徐曉偉認為,今年我省大學畢業生將突破20萬,是畢業生最多的一年,就業形勢的確很嚴峻,但那么多人都選擇考公務員這條路還是太窄了。我們曾在一些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由于家里人沒有能力為其“鋪路”,自己做職業選擇的機會比較少,又不甘心到民營企業,而公務員招考日益透明,所以大多選擇報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
呂潔淑在2010年我省公務員招考中勝出,現在已成為一名公務員。她的媽媽對記者說:“我沒什么能力,考公務員相對來講是公平競爭,而且如果考上了生活比較穩定,爭取更好的生活只能靠她自己。”
徐曉偉說,現在的輿論導向也給大家一種暗示,都認為當一名公務員非常有優越感,有“體面就業”想法的人比較多。所以有關部門、社會輿論應該對此進行理性引導,首先還是應該引導大學生到生產一線或基層就業,“先就業后擇業”。但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后應該做好后續的政策支持,用實實在在的政策,引導大學生走向基層,也讓在基層的大學生看到事業發展的希望。另外,還要學有所用,鼓勵大學生創業。“我們曾在其他地方調研時發現,我省的大學生創業還沒推開,屬于沉寂和不活躍地區,江浙一帶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是4%,而我省還不到1%。”徐曉偉說,現在有些大學生“有業不創”,我省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如項目庫的提供、專家團隊的支撐、創業基地的無償使用等,但很多學生對創業在觀念上不認同。“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做出表率,如東北農業大學飼料專業的很多學生就沒有高低貴賤的就業觀念,他們畢業后大都做飼料加工等行業,其中不乏創業成功的典型。”
有關人士認為,試圖改變就業觀念,還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如果基層或者企業的創業環境、成長機會或者政策待遇都落后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那么大學生們還是一有機遇就會離開,進行分配制度改善和調整就業結構,是改變這種狀況的關鍵所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