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用手機中的計步器軟件來記錄每天的運動量,而計步器的功能是由手機中的傳感器實現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交大巴黎高科學院”)的學生6日展示了一場用法語答辯、自主設計、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的實驗公開課,內容便是分析手機傳感器精確度。
這是交大巴黎高科學院設置的跨學科綜合實驗項目,也是學院借鑒法國精英工程人才培養理念,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通過基礎知識融會貫通,實現以整合科學為基礎的具有創新潛力的精英工程師培養目標。
記者查現場看到,幾位同學首先在手機上安裝一個能夠獲取傳感器數據的軟件,把這個手機固定在單擺上,將手機傳感器獲取的單擺運動圖像與專業數據采集卡獲取的圖像通過編程軟件進行比對,可以看出,手機傳感器軟件的數據在精確度上存在一定差距。
完成實驗后,2位同學用法語進行演講和答辯。答辯組評委由物理、數學、計算機和法語老師共同組成,從不同學科角度評價該實驗。
參與實驗的陳同學認為,通過這樣一個跨學科綜合實驗,不僅對數學、理科、計算機等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并且很好的融入了團隊,鍛煉了交流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不知不覺中在法語表達方面也有了一個飛躍。
學院副院長李萍表示,所有交大巴黎高科學院的同學都要進行這樣跨學科綜合實驗項目。這樣的綜合實驗項目來源于法國工程師教育中數理大平臺、整合科學教學理念,考驗的是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法語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據了解,目前該學院外籍教師超過50%,由法國教育部推薦的資深法籍教師領銜。此外,80%工程師階段的課程由巴黎高科集團選派經驗豐富的教授來學院授課。
法方院長CedricDENIS-REMIS(宮濤博士)表示,法國工程師教育是當今極有特色的一支教育體系,時至今日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每年只招收兩三百人的工程師學校卻能持續地培養出一批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科學界頂級獎項獲得者、企業領袖和政界名人,這樣的教育模式值得借鑒。
借鑒法國工程師教育模式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學院,目前已形成數理大平臺教學理念、實驗與理論一體化教學方式、小班化教學規模、國際化高素質師資隊伍以及企業全面參與辦學五方面教學特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