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全國部門法哲學研討會日前在江西南昌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民法典制定的重大理論問題,從多個視角參與討論。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教授從立法工作的角度匯報了民法典編纂工程的進展情況,并提出四方面的建議:以起草總則為綱,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立足中國實際,借鑒國外規定;尊重歷史傳統,遵循法律規律;突出總則的統領作用,整體協調推進。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教授指出,為什么制定和制定什么樣的民法典,以及在民法典制定過程中所遇到的學理問題、制度問題與方法問題等都涉及法理學和法哲學。他認為,在民法學基本范疇與法學基本范疇的關系上,要注意兩者在主體、行為、權利、責任等方面存在交叉及不同理解,這需要法學界進一步凝聚概念共識;要全面梳理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注重并進一步開發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在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上,應體現出民法來源于社會生活,并回應社會生活需要、引領社會生活方向。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認為,我國應制定一部反映21世紀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民法典,這部民法典既要尊重我國歷史習慣、傳統和風俗,又要反映當今時代的特點,回應改革的需要,并對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高科技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趨勢、資源環境逐漸惡化趨勢以及風險社會的時代特征做出回應。
與會學者還就民法典的法律淵源、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民法政策與民法技術、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銜接與協調以及商法、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典的關系等具體問題展開研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