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高職如何在“夾縫中求發展”
日前,浙江省出臺的一份關于試行四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的方案,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方案確定,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5所高職院校與浙江科技學院、中國計量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溫州大學、浙江理工大學5所本科高校合作,對口試點專業招生納入合作本科院校招生計劃,實行計劃單列,定向下達。
高職與本科合作辦學,并非新鮮事。然而,在國家政策明確提出“原則上現有專科高等職業學校不升格為或并入普通高等學校”的大背景之下,四年制高職緣何出現?未來,又該如何辦學、如何發展?
會不會成為升本“捷徑”
早在2011年,遼寧就曾先行試點四年制高職教育模式,試點范圍涉及7所高職院校,10個專業。2012年,天津、江蘇、貴州等地開始向四年制高職進發。隨后,四川、廣東、浙江、安徽等多地也開始試行四年制高職培養模式。
據統計,截至目前,四年制高職共涉及8省市、32所職業院校、54個專業。并非新生事物的四年制高職,為何能夠引起如此之多的關注?
“這是一個敏感的政策話題。因為一方面我們在進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既然是體系,肯定會涉及向上架構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鼓勵學校盲目升格,竭力避免模式趨同、千校一面。”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馬陸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其工作推進的重點是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而非高職升本。
國家出臺的有關文件指出:原則上現有專科高等職業學校不升格為或并入普通高等學校,而要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轉型的重點是舉辦本科職業教育。“事實上,這已經道出了本科、高職發展的主要途徑。”馬陸亭說。
對于試行四年制高職,很多專家的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成為一條升本‘捷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在現實中,如果合作學校就追求學歷,這很可能成為‘怪胎’,演變為無權授予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的高職院校‘曲線’升本。”
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祝鴻平說:“四年制高職是長學制的人才培養的試點,不是體制上的突破,而是‘依托高職優質資源、聯合本科舉辦、發放本科文憑、高職院校辦學’。”
馬陸亭坦陳,聯合培養的四年制高職形式,皆處于嘗試階段,也是國家政策的邊緣地帶。“我認為,該做法尚屬省市試點階段,政策并未推開,近期內也不會大面積推廣。”
緣于技術技能復雜性的增強
那么,處于“邊緣地帶”的四年制高職培養模式,為何還會出現?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到2020年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的目標要求。”馬陸亭認為,這是一些省市以高職院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的方式探索四年制高職的一個重要依據。
在他看來,高職教育“專”升“本”,緣于現代社會技術技能活動復雜性的增強。“以身體技能為主的培訓也許通過中職教育就能實現,而需要心智參與的技能有些就需要到高等教育階段完成,現代產業的發展已使得技能的復雜性和復合性上升;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越來越需要科學原理的支撐,因此,技術復雜性的增強,就使得教育年限相應增加。”
“例如,對服務員的培養,至少在當前還看不到有開展大規模專科、本科培養的必要。但對于加工機床的操作,從簡單的流水線工人,到復雜的數控機床操作(技能)和維修(技術),就需要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強理論學習。”馬陸亭說。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振洪說,四年制高職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也有別于專科層次的高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發展和完善。“通過聯合辦學開展四年制高職,有利于豐富較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我們應倡導建立一個開放的職教體系,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
浙江理工大學是金華職業學院的合作高校,該校信息學院副院長徐偉強認為,與高職院校開展聯合辦學是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種新的探索。“這次選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力電子技術方向)進行試點,是因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專業具備良好的辦學基礎,通過聯合辦學可以促進專業資源的對接共享,在實踐與理論的教學上形成互補,有效保障教學質量。”
“應該看到,本科與職業院校合作,既能夠利用原來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特長,也能夠借用本科院校培養本科人才的經驗和學科專業優勢。”馬陸亭說。
保住特色,錯位發展
“目前,職業院校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能否保持住原來的技術技能實踐實操等特色,規避掉單純為升格而試辦四年制的沖動,真正為社會需求而辦等。”馬陸亭認為,職業院校不能為了升格而丟掉職業教育的實踐特色,同時,還要主動建立與社會、與企業的聯系,加強協同育人,使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
在浙江,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培養的“急先鋒”不是沒有。2009年,基于市場的需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就和浙江師范大學開展了合作培養的模式。
“關鍵在于實現錯位發展。”多年的合作,讓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院長成軍道出了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她說:“一是錯位招生,浙江師大小學教育專業是一本招生,合作辦學專業則是二本生源。其次是錯位培養,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發揮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優勢,同時突顯語文、數學學科課程,分大文、大理2個方向培養。再是錯位就業,主要面向鄉鎮、縣城的小學輸送畢業生。這樣,兩校在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上不但有了差別,也凸顯了各自院校的特色和優勢。”
合作培養,究竟該如何培養?
“在與本科合作的同時,我們更要保持職業院校的特色。”成軍強調,對總學分的約定以及學位課程按照本科院校的規定進行設置。“實踐課程、專業方向課程要突出職業院校的特色。比如,我們在教育實習里專門增加了研習,致力于提升教師自身教學能力。”
盡管一切還需實踐的檢驗,但馬陸亭對此還是持樂觀的態度。“試點省市和學校要把握正確的方向和機會,一旦試點成功,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過去,應用型高校的發展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多樣化進程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未來,它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中也將長期保有生命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