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還沒長大就被“玩壞”了?
2015年,在“互聯網+”概念的催化下,在線教育的發展呈現出狂飆之勢。越來越多的人在試水“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在線教育行業,據艾媒咨詢集團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
然而,在線教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前不久,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指出,“互聯網+”時代,受害最大的將是教育。而分豆教育董事長于鵬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指出,現在很多在線教育企業只是培訓機構的“翻版”,不與學校教學深度融合,在線教育只是在炒作偽命題。
據中國教育報微信的一項調查顯示,盡管在線教育、“互聯網+”的概念在產業界如火如荼,但是在老師、學生群體中,真正利用在線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的尚在少數。只有19%的教師對在線教育很了解、比較了解,29%的教師“不太了解”。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狂飆之勢,一邊是各種質疑的聲音。在國家大力提倡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在線教育發展態勢到底怎么樣?其發展方向和前景何如?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在線教育火熱,超1600億元市場待挖掘
紀實攝影師、兒童戶外教育專家紅杏最近為女兒佳佳報名參加了少年商學院的“小小CEO”網絡直播課程。“女兒對經營很感興趣,所以在看到報名信息后就為女兒報上了名。”
網絡課程的時間并不長,每周一節40分鐘的課程,選定一個主題,給孩子們講解。“第一節是物品的稀缺性、價值的不同;第二節課關注一個產品、一個機構、一個工廠的制作、經營流程以及分工分布。”紅杏說,“每周課下還會留給學生兩項作業,有時候是設計流程圖,有時候是拍攝圖片,有時候是一些社會實踐。”
看著佳佳在菜市場和叔叔阿姨討價還價的身影,紅杏心里很滿足。
盡管佳佳只上了3節課,但紅杏卻對這種在線教育形式很滿意。“會比學校學得更多。”
在紅杏看來,傳統課堂不能夠重復,但在網絡課程中,你可以多次回放,愛看多少次就看多少次。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省時間,不受交通限制。
佳佳參加的網絡直播學習正是當前火熱的在線教育形式之一。
“近幾年,在線教育發展很熱。”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火就火在創業的公司非常多,創業的老師非常多,中小機構非常多,非常牛的人參與創業非常多,資本投入非常多。”
自2012年起,由美國MOOC(慕課)、可汗學院傳來的在線教育融資風暴開始影響中國。據互聯網研究院創始人兼首席研究員呂森林的統計預估,2013年有20多億元注入在線教育,2014年則有更多資金進入,單筆規模均在數億元以上。
今年,互聯網教育行業發生了非常多的重要事件:A股市場誕生了市值最高的股票——全通教育;360和學大教育合作成立教育公司;猿題庫獲得了6000萬美元融資。
特別是兩會期間“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在線教育更被視為教育界的一匹“黑馬”。
艾媒咨詢集團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十幾年前在線教育起步,而現在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呂森林說。
認可度不高,大多企業尚未盈利
“在線領域的市場空間確實非常大。”“跟誰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伙人說道,“就拿我們來說,A輪就拿5000萬美元,估值是2.5億美元,B輪的話肯定會有更大幅度提高。”
即便是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在線教育企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跟誰學也剛剛創業10個月。”他說。
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在線教育未能幫助他們有所盈利。“目前有3000家企業做在線教育。”呂森林如是說,但與在線教育的火熱報道形成對比的是,“3000家企業大部分尚未盈利”。
“目前的發展障礙就是傳統學習方式和現在這種在線教育的不同,最大的障礙還是用戶對互聯網教育的認知,很多人不知道。”在呂森林看來,“二三線甚至是四五線城市還沒有運用網絡學習的意識,不是不需要,而是不知道。”但事實上,在線教育更大的價值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尤其是農村,“各地方都有家庭條件不錯的學生,他們出得起價格,但找不到對應的人,這個時候就可以請北上廣比較好的老師給三四線城市學生講課。各地教育水平是有鴻溝的,在線教育能填平這種鴻溝”。
中國教育報微信一項針對教師的調查顯示,當問到“您的學生目前利用在線教育進行學習的人多嗎”時,48%的教師選擇“不太多”,38%的教師選擇“幾乎沒有”“不了解”,只有12%的教師認為“還可以”或者“很多”。
記者采訪了解到,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并非所有的學生、家長都能夠意識到在線教育的存在。
“之前沒有上過,現在也不太了解。”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線下課程都是大四學生唐碩遠的首選。初中、高中階段的唐碩遠對線上課程并不了解,“可以說沒有聽說過,可能是因為培訓班宣傳力度不夠吧。”
“與在線教育有所接觸已經是大學的事了。”在課余,唐碩遠會利用百詞斬、猿題庫進行英語學習,“但我還是不太了解網絡課程是怎么回事。”
即便是有所了解,很多家長還是不放心將孩子的學習放在線上進行。“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王先生的兒子浩浩,今年在首都師大附中上初二,眼下在家附近的一家教育機構上英語班,而在這之前,他的孩子曾經在學而思網校上過一段時間的課程。”最后由于對網校的老師并不了解,王先生還是選擇讓兒子參加線下教育課程。浩浩的同班同學大多有著同樣的選擇,“他們同學一般都是一起組班找老師上課的方式,小班授課,因為這樣選擇的老師更有針對性”。
“學習使用新技術對學生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家長是不是能夠接受這種方式?”在呂森林看來,這就需要企業下功夫,在市場上宣傳推廣。“現在是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目前在線教育發展一大障礙。”
行業混亂,在線教育開始“被玩壞”了
“在線教育開始‘被玩壞’了。”這是呂森林對于在線教育的感受之一。
在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在線教育的大市場中,抄襲之風開始涌現。
在線教育APP產品——猿題庫獲得經緯中國領投、IDG資本跟投的700萬美元B輪投資,此前該公司成立之時曾獲得IDG資本千萬元的A輪投資。2013年以來,猿題庫、學霸君等題庫類APP和掃題類APP不斷出現,在收獲市場的同時,在融資方面也獲得巨大的成功,在線教育的APP產品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這種情況下,“同類項目便一哄而上,學習寶、阿凡題、快樂學、愛考拉、求解答、聞題鳥、答疑君、問他、百度作業幫等,題庫和答疑APP這個細分領域擠得太滿”,呂森林說道,“這不就是‘被玩壞’的節奏嗎?怎么就越來越像打車軟件大戰了呢?還有在線編程、K12在線輔導……雷同項目太多。”
2013年,中小學答疑APP題庫,一下子出現了學霸君、快樂學、求解答等十幾款同類產品,“然而,答疑市場真的那么大,能容納這么多產品嗎?未來一兩年內此類應用必然會經過一個大浪淘沙、由盛而衰的過程。”呂森林說。
“版權問題一直困擾在線教育。網上在賣的課程,如果盜版大量存在的話,對企業也是不利的。希望通過國家立法能夠規范一下,加強對盜版進行打擊。”呂森林說。
另外,互聯網教育的特色,應該是鼓勵用戶大量傳播,互聯網思維是做用戶規模,“不是說十人聽,這十人就都要交費。可能一小部分人是交費的,大部分是免費的,這種免費思維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現在投資比較看重是否能把用戶量做起來,有了用戶量之后可以找更多投資。現在很多在線教育項目有上千萬用戶,但是尚未盈利,就有可能已經投資幾個億了。投資商不斷投資,看重的是長期發展”。
在同質化競爭的市場下,在線教育領域的口水戰開始升級。“其實,在線教育市場普及率才5%,還遠遠沒有飽和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在線教育最大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同行。”在呂森林看來,這是在線教育被玩壞的第二個表象。
在高同質化競爭的態勢下,“未來一段時間,大約30%資源不夠的企業會被淘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些公司做了半天,用戶數量沒有上來,客戶體驗不好,資本花光,不愿再投資,退出就是必然趨勢。而走到最后的肯定是很大的團隊。”
尚未深入教學,在線教育是在炒作偽命題
“很多機構都在做在線教育,包括一些傳統的教育培訓機構,但是在我看來,在線教育只是被炒作的偽命題。”最近,在第七屆全國培訓行業招生人峰會上,于鵬提出在線教育是個偽命題,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于鵬表示,很多在線教育企業,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手段的培訓機構而已,他們所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借著“互聯網+”、在線教育的概念,將用戶規模做到足夠大,一輪一輪融資,然后再到美國上市。這不僅脫離了教育慢的本質,而且跟國家推動教育信息化與學校教學深度融合的大趨勢相背離。信息技術,一定要跟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學生為中心,方可改變整個教育生態。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認可。呂森林指出:“在線教育目前還只能以一種手段存在,比如說拍照搜題,如果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一道題不會,拍照一搜,就搜到這道題的解答,這樣的項目只是基于學生的剛需設計的,但是我們覺得,如果在線教育僅僅是應試教育的幫兇,那它將沒有發展的前景,應該發揮更大的價值,讓它來推進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真正實現個性化培養。”
“現在有些公司做素質教育、個性化學習,還是做得不錯的,但這些還是非主流。”呂森林說道。
對此,于鵬深有感觸,他將自己比喻成孤獨的行者。5年前,當他提出云智能的概念時,提出要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搜集整理學生學習的行為和結果數據,形成學生個人的數據中心,并借助智能診斷、推送系統,幫助學生和教師精確定位學習問題所在,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助學習,當時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也有不少人嘲笑這是癡人說夢。“但我感覺,這就是我的夢想,一個利用云智能技術,改變傳統學校教學,真正實施因材施教的夢想。”于鵬說。
同樣的感覺,聊城三中副校長張勝聚也有:“現在面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在線教育形式太少了。其實,體育、音樂、美術等素質教育科目更需要在線教育形式,但市場上注重綜合素質的產品并不多,只能依靠學校教學完成。”
俞敏洪表示,“互聯網+”的出現,受害最大的也是教育,因為把教育本質部分給抹殺掉了。而真正的教育是改變人,從思想上、境界上、深度上改變,并且由這批人重新引領世界的發展。
呂森林認同俞敏洪的觀點:“目前所做的互聯網教育,其實本質上都不是教育,而是教學,99%的公司都是在教學。現在這些都是在教學層面,而不是教育層面上。”
與教學深度融合,或成在線教育發展方向
盡管目前大多數在線教育企業尚未實現盈利,但在呂森林看來,這是由于在線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造成的,“在線教育產出應該在未來3到5年,兩三年就會有盈利公司。”
呂森林認為,在線教育未來的突破口就在于解決教與學的剛性需求,真正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天津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林崢表示,不管是在線教育,還是教育信息化,其根本還是要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老師教學更加方便、高效,而且使用起來簡單,讓學生學習效率更高、成效更加顯著,讓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剛需、痛點,這才是在線教育的真正突破口。”
在于鵬看來,未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必將以學生為核心,走向云智能。通過在云端將學生所有的數據記錄下來,包括學生全時間鏈的行為和教學內容的記錄。這些數據來自于每個學生,最能夠反映學生學習狀況,最能夠證明學生的問題所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大數據挖掘、解讀和應用,一定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實現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自主學習。
呂森林說,現在的在線教育機構都布局在課外培訓、資源平臺建設等教育教學外圍領域,并未深入到教育教學的內涵與核心。真正要對教師、學生產生實際影響的“互聯網+教育”,應當與學校教育結合,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一起。
這一觀點,在日前舉行的“2015年全國推進學校教學信息化校長論壇”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第九中學校長白繼貞表示,作為一所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5歲的基層學校,教育信息化喚醒了教師主動教學、高效教學的智慧和主動性。這主要得益于學校與企業、高校合作的模式,通過引入企業的免費服務,學校能夠借助企業的信息技術優勢,打造更加高效、方便的資源平臺,創新教學模式,讓老師的教學應用更加方便、高效。
于鵬也表示,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應當要走政府引導,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共同研發運營的模式,這樣才能真正發現教師、學生的剛性需求,才能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起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