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通告———權益代言監管兼備
“三飯保安亭安裝了欄桿,每天上下課時間人多騎單車很不方便。”近日,在接到同學們的反映后,校學生會調研部部長唐梓敏立刻將此問題向相關部門反映。不久,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每天人流量多的時候撤除欄桿,方便學生通行。
學生會調研部,一個維護學生權益的部門。負責通過班-院-校的輿情網,結合網絡、校園生活督導員、BBS、微博等途徑,收集廣大同學對學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匯集成《輿情通報》,每周定期派送到校長辦公室和各部門單位。
“學校很重視同學們的意見和訴求,每周四前,相關部門會將問題的處理意見發到我們郵箱,不能馬上處理的,也會解釋說明情況,我們再反饋給學院學生會權益部和生活部,并及時在校園網BBS專欄上向廣大同學通報反饋意見。”唐梓敏說。目前,《輿情通報》已出版30多期,解決校園問題共計500多個。
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調研部既是學生的“代言人”,也是學校的“當家人”。
“前段時間,大學城校園各路口鐵柵欄的設置、體育館門口的門禁措施一出臺,學生立馬反映說會造成很多麻煩,但這些措施都是學校經過校園管理和安全方面的考慮后,才決定實施的。像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處理好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平衡點,讓學校了解學生的心聲和利益訴求,讓學生理解學校的初衷,讓學校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學生會副主席林惺表示。
“當看到南亭通口的整改,當看到鐵柵欄固定在人流量大的時候開放,當看到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變成現實,我們倍感自豪,主人翁的意識油然而生。”唐梓敏說。
課堂·紀律———自糾自律蔚然成風
2012年,學校成立學風督導隊伍,以大二、大三學生為骨干力量,通過站崗或者手機APP督查課堂,反饋課堂情況,并嚴格記錄課堂的出勤人數、遲到人數。2014年10月至11月間,學風督導隊在全校范圍內共抽查1310個學生課堂,非畢業班學生105738人次。
“作為一名學生去督導課堂,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有點膽怯。”已參加學風督導隊兩年的李俊杰對記者說:“學生處嚴格要求督導員每次記錄課堂的出勤人數、遲到人數等,剛開始不熟悉工作,點人數的技巧不太靈活,碰到大班上課時經常會手忙腳亂。還有,要記錄老師課堂教學情況,如何去組織語言,如何做到客觀,也是很費腦筋的。別小看了這些數字和記錄,千萬不能出差錯,要有負責任的態度。”
學風督導隊有專門的APP軟件———廣工學風督導系統,隊員們可以隨時預約在自己有空的時間段里隨機督查不同學院的課堂。
每個月,學風督導員都會向學生處上交一份《學風督導動態信息》,學生處對材料進行整理后,反饋給學校領導、有關部處領導和各學院領導,并要求根據學生督導情況進行整改。
督導隊最初建立的時候,有些老師并不習慣學生對課堂情況進行督查,督導隊員伍偉華剛接手督查工作就遇到了一件讓他難忘的事。“那次我在缺席人數欄寫上9人,正要離開時,老師叫住了我,希望核對數據。隨后他叫班上的負責人清點人數,結果只缺席7人,正在他準備吐槽時,其中一個班的班長小跑過來說,他們班實際上有2個同學休學,共缺課9人是正確的……”
“我們就像是在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學風好壞靠我們咧!雖然培養良好學風并不是只靠這么一個檢查就能做到,但這個督導行為依然意義重大,更覺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伍偉華說。
宿舍·食堂———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每天晚上十一點半,我會在宿舍樓下吹哨提醒同學們按時熄燈休息。”生活督導隊隊長林文龍告訴記者。
2006年,我校實施了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晚熄燈制度。“晚熄燈制度要求學生按時熄燈休息,否則就會扣綜合測評分,累計三次宿舍將被斷電,學生需向所在學院遞交情況說明書,經輔導員簽字同意后方可恢復供電。”林文龍說。
8名隊長,106名成員,生活督導隊除了晚上提醒同學們按時正常休息,還負責檢查宿舍公共設施安全問題,監督宿舍衛生、紀律。據統計,去年一年來,生活督導隊共處理學生違反學校制度事件165件,接受學生報修、反映的問題1254個。
也有一部分同學對督導隊存在抵觸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生活督導隊隊長何煜銘說:“溫馨的提示、耐心的解釋是我們化解誤解和矛盾的利器,希望通過我們的協助管理,打造更好的宿舍文化。”
除了宿舍,食堂問題也與學生息息相關。
“我在食堂吃到小強啦,工作人員居然跟我說這是正常的,我的天啊!”近日,一個同學的經歷在朋友圈瘋傳。事情發生不久,食堂監督委員會主動找到這位同學,并向學校后勤部門、食堂經理反映情況。經過后勤部門與食堂的協商,食堂辭退那名工作人員,并把食堂外包商列入食監會的監督范圍。
據悉,學生食堂監督委員會成立于2012年3月,全校約2%的學生直接參與其中。每周二、周四,食監會的同學會在飯堂的執勤點,協助處理同學的投訴和反饋,并對食堂用餐情況進行記錄,每個月還要統計學生反映的問題,反饋給后勤部和指導老師,并將食堂改善后的情況貼在食堂公示欄。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食堂的監督工作,食監會舉辦食堂開放日,每六周招募一次志愿者,共同進行食堂檢查工作。
“有一次我們檢查發現有一種食材過期一天,立即找經理反映,食堂立即撤銷了那些食材。”食監會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我們對食堂進行的定期檢查,不僅僅是就餐環境的衛生、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這些表面的東西,還要進入食堂內部,對食材質量、食物儲存環境、加工過程進行監督檢查。每月我們還組織兩次不定期的暗訪檢查。”“希望在我們的監管下,學生能在學校吃得更放心,通過我們,大家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利!”
做人·做事———珍惜參管當好“主人”
“加入督導隊要填寫申請表,由學院輔導員審核簽名后遞交給學生處。宿管中心再對我的申請進行考核,填寫三方協議書后,我才真正成為一名生活督導員。”林文龍說。據悉,參加各支隊伍,參與各項管理有不同的準入門坎,其中學風督導隊由各個學院的輔導員每年向學生處推薦一名品學兼優的大二學生參加,學生會調研部更是要經過激烈的競爭,層層的考核讓同學們更加珍惜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
“和諧高校建設需要良好的校園輿論環境來引領和推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關注校園輿情,不僅有利于推進學生民主意識與能力提升,還有利于促進學校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同時,也使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理性成熟的思維方式,學會自我成長,這也是學校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一種途徑。”學生處李靖茂處長說。
李靖茂也坦言,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學生對學校管理事務的了解缺乏主動意識,只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方面感興趣;有些學生在反映問題的時候,常常把自己當成教育消費者,要求得到相應的服務,這種角色定位是錯誤的。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的主人翁,都是學校發展的建設者與推動者。同學們應該多從加強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身體力行地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努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